忍學《八十三 不若無愧而死》譯文與賞析
八十三 不若無愧而死
八十三 不若無愧而死
范忠宣公奏疏,乞將呂大防等引赦原放,辭甚懇,至忤大臣章惇,落職知隨。公草疏時,或以難回觸怒為解,萬一遠謫,非高年所宜。公曰:“我世受國恩,事至于此,無一人為上言者。若上心遂回,所系非小。設有不從,果得罪死,復何憾。”命家人促裝以俟謫命。公在隨幾一年,素苦目疾,忽全失其明。上表乞致仕,章惇戒堂吏不得上,懼公復有指陳。終移上意,遂貶武安軍節度副使,永州安置。命下,公怡然就道。人或謂公為近名,公聞而嘆曰:“七十之年,兩目俱喪,萬里之行,豈其欲哉!但區區愛君子之心不能自已,人若避好名之嫌,則為善之路矣。”每諸子怨章惇,忠宣必怒止之。江行赴貶所,舟覆,扶忠宣出,衣盡濕,顧諸子曰:“此豈章惇為之哉!”至永州,公之諸子聞韓維少師謫均州,其子告惇,以少師執政,日與司馬公議論,多不合,得免行。欲以忠宣與司馬公議役法不同為言求歸,曰公。公曰:“吾用君實,薦以至宰相,同朝論事即可,汝輩以為今日之言不可也。有愧而生,不若無愧而死。”諸子遂止。
【譯文】
范純仁上書皇上,請求將呂大防等人予以赦免,言辭非常懇切,以至于冒犯了朝廷重臣章惇,因此,范純仁被貶為隨州知州。范純仁在起草奏疏的時候,有人就曾以難以消除皇上的怒氣這樣的理由勸他說:“萬一被貶到邊遠的地方,你這么一大把年紀了,恐怕不適合。”范純仁說:“我家世世代代蒙受皇上的恩典,現在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沒有一個人肯向皇上上書言事。如果皇上能夠回心轉意,關系不小;如果皇上不同意,果真得罪皇上,獲罪而死,又有什么可遺憾的呢?”于是,范純仁讓家人趕快打點行裝,等待被貶的命令。范純仁在隨州待了將近一年,本來一向就患有眼病,突然一下全失明了。于是,范純仁就上表請求退休,章惇告誡官府中的官吏們不要呈上范純仁的表,因為章惇擔心范純仁在表中又論及朝政。章惇最終還是說服了皇上,將范純仁貶為武安軍節度副使,安家于永州。命令一下來,范純仁心平氣和地就上路了。有的人認為范純仁這樣做只是為了博得好名聲,范純仁聽說后,感嘆道:“我都七十歲的人了,雙目失明,現在被貶到萬里之外的地方,難道我希望這樣嗎?但是我這點敬愛君主的心情確實無法克制,人如果能夠回避貪求好名聲的嫌疑,那就是品質淳厚的途徑了。”每當他的兒子們怨恨章惇的時候,范純仁就會生氣地制止他們。范純仁走水路趕赴被貶之處時,所乘坐的船翻了,家人扶他出水,他的全身都濕透了。范純仁回頭對他的兒子們說:“難道這也是章惇所做的嗎?”到達永州后,范純仁的兒子們聽說韓維被貶到均州,韓維的兒子就告訴章惇說,韓維執政期間每天都與司馬光議論國事,但是他們的意見大多不一致,因此韓維得以赦免。范純仁的兒子于是也想以范純仁同司馬光議論役法,意見不同為由,為范純仁求情。范純仁說:“我啟用司馬光,將他推薦為宰相,可以同他在朝廷上一起議論國事,但是像你們今天所說的這樣就不可以。抱愧而生,不如無愧而死。”于是,范純仁的兒子們打消了這個想法。
【評析】
范純仁對皇上忠心耿耿,他的一切行為都是出于對君主的一片忠心。在沒有人敢上書言事的情況下,他為了國家利益著想,上書皇上,請求將呂大防等人予以赦免;在受到章惇的多次排擠而被貶謫的時候,他仍然是出于對君主的敬愛,忍受了一切打擊。他對皇上的這片忠心令人欽佩。
作為臣子,在侍奉君主的時候就應該盡心竭力,這是一個臣子所應具備的最起碼的品德。在必要的時候,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應該做到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有些官員在太平盛世心安理得地享受著高官厚祿,世世代代享受著國家的恩德,一旦大禍臨頭,這些人便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而出賣國家利益,遺臭萬年。
作為一種美德,“忠誠”一直都深受人們的褒揚。無論對國家、對社會,還是對公司、對自己,我們都應該有一份忠心,這樣才會使自己的信仰更加堅定,任何艱難險阻都不會使自己動搖,這樣才會受到他人的信任和青睞,使自己具有更大的人格魅力,為自己的人生添加亮麗的色彩。
典例闡幽 忍受盡忠的付出和代價
戰國時魏國有個隱士叫侯嬴,已經70多歲了,還在干著守城門的差事。魏王有個弟弟魏無忌被封為信陵君。信陵君是一個非常仁義的人,他聽說侯嬴是個隱士,就多次前去拜訪請教,并請侯嬴出山作了自己的門客,在生活上多方接濟他,侯嬴感激不盡。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在長平大敗趙國軍隊,并活埋趙軍士卒40多萬人,繼而興兵圍住趙國都城邯鄲。
魏趙兩國早已締結了姻親,信陵君的姐姐嫁給了趙王的弟弟平原君為妻。為此,平原君多次派人向魏王求救。但魏王懼怕秦國,只派大將晉鄙率10萬大軍在邊境上按兵不動,虛以應付。
趙國都城被圍,國家社稷危在旦夕,這可急壞了信陵君,在反復勸說魏王無效的情況下,信陵君私自帶了一些門客兵馬向趙國馳援而去。臨行向侯嬴辭行,侯嬴只是淡淡地說了句:“您好自為之吧,我已年老力衰,不能跟隨您了!”這侯嬴平日足智多謀,遇到大事總是獻計獻策,今天卻不咸不淡地說了這幾句莫名其妙的話。信陵君越想越不是滋味,就掉轉馬頭原路折回,再次征求侯嬴意見。
侯嬴笑著說:“我就知道您會回來的,如今您只帶些許門客去與強秦作戰,無異于投肉虎口。我這里有一計可解趙國之圍……”侯嬴告訴信陵君,魏王調動軍隊的兵符分成兩半,君王與統帥各拿一半,只有兩符相合,才能調動軍隊。侯嬴要信陵君設法竊符救趙。
“可是,兵符平時放在大王臥室,我怎么能夠拿得到呢?”信陵君萬分焦急地問道。
“這個老夫早已為您安排好了……”
原來,魏王最寵愛的妃子是如姬,信陵君曾遣門客為如姬報了殺父之仇,如姬感恩戴德卻報恩無門,這次機會終于來了。信陵君按照侯嬴的計策去求如姬,果然如愿以償地盜出了兵符。然后他日夜兼程地趕往邊境,調動魏國軍隊向秦國發起了攻擊。秦軍抵擋不住,便退出了邯鄲。
而侯嬴自知獻計盜符犯了死罪,便在信陵君啟程的時候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