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學《二十四 釋盜遺布》譯文與賞析
二十四 釋盜遺布
二十四 釋盜遺布
陳寔,字仲弓,為太丘長。有人伏梁上,寔見,呼其子訓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倍砺勛酝兜?,伏罪。寔曰:“觀君形狀非惡人,應由貧困?!蹦诉z布二端,令改過之,后更無盜。
【譯文】
陳寔,字仲弓,為太丘縣令。一天,有個小偷趴在他家房梁上準備行竊,陳寔看見后,把自己的兒子喊過來,教訓說:“不受歡迎的人,并非本性就不好,而是習慣造成的,房梁上的那一位就是這樣的人。”房梁上的小偷聽到后,主動跳了下來,跪在地上認罪。陳寔說:“從您的相貌上看,不像壞人,您之所以走到這步應該是由貧困造成的?!庇谑?,陳寔送給他兩匹布,并且叫他一定要改過自新。此后,這個人再沒有行竊。
【評析】
在日常生活中,當一個小孩學習走路的時候,他總會不斷地摔跤,而父母總是會鼓勵他再來一次。事實上,他自己也會很勇敢地爬起來繼續學走路,哪怕緊接著又是一次摔跤??墒钱敽⒆映砷L為大人,開始步入社會之后,身邊的人就會變得嚴苛起來,往往不會給他再來一次的機會,他自己也會失去重新來過的勇氣,結果就是錯過一次就無法翻身。
陳寔發現房梁上有小偷的時候,并沒有大喊捉賊,而是故意以此來教育自己的兒子,使得小偷羞愧難當,主動認錯。但是當他發現這個小偷本來并非壞人,只是由于貧窮才不得不出來偷盜時,不僅沒有懲罰小偷,還送給了小偷兩匹布。如果他只做到這一步的話,那么他還算不上是一個行為舉止妥當的人。他的行為之所以被人認可,最關鍵的一點是他還教育了那個小偷,讓他改過自新,從而挽救了一個處于犯罪邊緣的人。
擁有一顆愛心,給予對方幫助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施與財物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謹慎行事,因為僅僅施與財物往往不能使對方在個人命運上有根本的轉機。這就是所謂的“輸血”和“造血”的比喻。盡可能使對方在思想上成熟起來,具備養活自己的技能,將單純的“輸血”變為對方自己“造血”,這才是最根本的問題。
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懂得“輸血”和“造血”的利害關系,隨便施與人財物的人還是很多的。把自己的財物施與能干出一番大事業的人,將會出現“錢生錢”的情況,最終,1分錢的投入帶來了100元甚至更多的產出;把自己的財物施與那些沒有雄心壯志,只是茍活于世之徒,則是白白浪費了這些錢財,因為那些人只是用所得財物維持了自己的生命,但沒有為社會帶來一絲一毫的效益。
典例闡幽 臧武仲以理服人巧進諫
臧武仲在魯國擔任司寇,負責國家的經濟和獄訟事務。他為人正直,能言善辯,魯國國王季武子對他頗為器重。
邾國有一個名叫庶其的人背叛了自己的國家,帶著一批人馬前來投奔魯國。他順便把漆和與閭丘兩座城邑偷竊過來獻給魯國國王。季武子見庶其歸順了自己,還為自己擴大了疆土,因而禮遇庶其。一時間,這件事情成了魯國內外茶余飯后的談資,人們都在議論紛紛。
臧武仲認為國王這樣做影響很不好。竊國者也是偷,季武子非但不懲處這些盜賊,反而姑息養奸,把他們奉為座上賓,那人們豈不認為偷竊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不久,盜賊果然就在魯國大行其道。夜半時分上房揭瓦,破門而入,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也搶錢掠財,十分猖狂,一時間民怨沸騰。
季武子聽說國家現在治安混亂,于是找到臧武仲,質問他:“現在盜賊無法無天,我都有所耳聞。難道你這個負責治安的還不知曉嗎?你為什么不管不問?”
臧武仲回答說:“出現這種情況是不可避免的,我心有余而力不足,我沒有辦法禁止!”季武子厲聲說:“我養著大批的軍隊和官吏,不分晝夜地監探。你反而說盜不能治!那些軍隊和官吏有什么用!你有什么用!你連個盜賊都治不了,還談什么才能,你還不如回家算了!”
臧武仲不緊不慢地說:“養兵是另一回事。我雖然沒有才能,但我知道國家僅憑借山河之險是不會昌盛的,最主要的是要以德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