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七章·天長地久》翻譯與解讀
《老子道德經·第七章 天長地久》翻譯與解讀
天長地久01,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02,故能長生03。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04。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05。
今 譯
天能長在,地能久存;天地所以能長且久,是因其不自求生,故能長生。因此,圣人先人后己,反而能身為人先;薄己厚人,反而能長存。因其無私自身,故成就自身。
評 議
老子此章,是講修身養性的人生哲學。以天長地久作比喻,說天地所以能長且久,就是因為其不求自生,施不圖報,故能長生。這正是人生處世的辯證哲學。老子的用意,是呼吁世人要學習圣人的榜樣,加強公正無私的道德修養,以達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的人生境界。
注釋
01 天長地久:河上公曰:“說天地長生久壽,以喻教人也?!卑蠢献咏虒廊损B生,也要像天地那樣長久。
02 “天地”兩句:河上公曰:“天地所以獨且長久者,以其安靜,施不求報,不如人居處汲汲求自饒之利,奪人以自與也?!辈蛔陨?不求自生。
03 生:或作“久”。帛書甲乙本、河上公本、王弼本皆作“生”?!肮誓堋本?河上公曰:“以其不求生,故能長生不終也。”蘇轍曰:“天地生物而不自生,立于萬物之外,故能長生。”
04 “是以”兩句:河上公曰:“先人而后己,天下敬之,先以為官長。薄己而厚人,百姓愛之如父母,祐之若赤子,故身長存?!眳浅卧?“后,卑賤在下,不求先人。先,謂尊高在上。外,謂清靜無為,不求益生。存,謂長久住世。”
05 以其無私:王弼本作“以其無私”。河上公本作“非以其無私邪”。從王本。私:林希逸曰:“此一‘私’字,是就身上說來,非公私之私也?!眳浅卧?“無私,謂后其身外其身。成其私,謂身先身存。圣人非欲成其私也,而自有身先身存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