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照鄰《楊明府過訪詩序》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盧照鄰:楊明府過訪詩序
盧照鄰
夫清風動駕,謁阮籍于山陽;素雪乘舟,訪戴逵于江路。猶名高好事,跡標良史。未有鶯臨綺月,筵開許郭之談;花聚星門,枉繁茍陳之馭。泛煙光于紫瀲,翻露色于丹滋。亭皋一望,平蕪千里。萋萋芳草,童兒牧馬之場;亹亹朝川,野老休牛之塔。鈞臺隱隱,先生之桑梓可知;茨嶺巖巖,隱士之風流尚在。豈使臨邛樽酒,歌賦無聲,彭澤琴書,田園寢詠。
這是一篇用駢文寫成的詩序。駢文的一大特點是多用典故。本文開篇先用魏晉時代文人交游的兩個故事,特別是王徽之素雪乘舟、夜訪戴逵的故事,體現了魏晉人物任情放誕、蔑視禮法、只重內容、不拘形式的風格特征。據《世說新語》《任誕》篇,王徽之居山陰,戴逵居剡溪,一次天降小雪,王徽之陡生訪友之念,于是冒雪乘舟,夜訪戴逵,及晨船至剡溪,卻突然掉頭而回。人間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盡興而返,何必見戴?”此人此事,在作者看來,雖名高蓋世,跡標良史,然終不如今之交游,不僅有鶯臨綺月的美景,而且可以大開許郭之談。許郭是東漢許劭與郭泰的并稱,《后漢書·許劭傳》云:“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稱許郭”。作者用許郭之談,說明朋友相聚,暢所欲言,表明情投意合,交往極深。
文章的寫景文字,既有田園風情,又有高情遠韻。“泛煙光于紫瀲,翻露色于丹滋”二句,分別寫早晚景色。當旭日東升、霞光四射之際,草木之露,沃葉之滋,反射著鮮紅的光澤;而在煙光霧靄、長河落日之時,渙渙清波,又泛起紫色之光。 白日登上高處的亭臺,縱目四野,那芳草萋萋的地方是兒童牧馬之場;那流水洶洶的河畔,有農夫與老牛憩息在塔邊。遠方有夏啟享用的鈞臺隱現;近處茨峰巍聳,古代隱者的風范尚存。面對這中原勝景,怎能不象陶淵明那樣,登高而賦,把酒放歌,享琴書之樂,作田園之詠呢!
文章記敘了宴飲之樂,歌頌了東道主超逸的情懷,抒發了自己對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表達了個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作者此時已退居具茨山下,加上疾病折磨,情緒頗為低沉。在這篇詩序中,無論引事用典,還是描繪景觀,都沒有歡欣雀躍的情緒,而是在喜悅的背后漾著憂郁之影,于深沉雅致中泛著冷艷之光。使文章具有華貴而深沉、欣喜而冷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