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冰鑒·二·辨其邪正,觀神察形》譯文與賞析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曾國藩《冰鑒·二·辨其邪正,觀神察形》譯文與賞析

二 辨其邪正,觀神察形

【原文】

文人論神,有清濁之辨。清濁易辨,邪正難辨。欲辨邪正,先觀動靜;靜若含珠(1),動若木發;靜若無人,動若赴的,此為澄清到底。靜若螢光,動若流水,尖巧(2)而喜淫;靜若半睡,動若鹿駭,別才(3)而深思。一為敗器(4),一為隱流(5),均之托跡于清,不可不辨。

【注釋】

(1)含珠:目光清純如晶瑩剔透的明珠,含而不露。

(2)尖巧:善于投機取巧和偽飾。

(3)別才:不行正道的聰明人。

(4)敗器:指品德不高尚,行為不端的人。

(5)隱流:暗藏奸心的人。

【譯文】

古之文人觀察人的“神”時,一般都把“神”分為清純與渾濁兩種類型。“神”的清純與渾濁是比較容易辨別,“清”中的奸邪與忠直就不容易分辨了。要考察一個人是奸邪還是忠直,應先看他處于動靜兩種狀態下的表現。眼睛處于靜態之時,目光安詳沉穩而又有光澤,真情深蘊,宛如兩顆晶亮的明珠,含而不露;處于動態之時,眼中精光閃爍,敏銳犀利,就如春木抽出的新芽。雙眼處于靜態之時,目光清明沉穩,旁若無人。處于動態之時,目光暗藏殺機,鋒芒外露,宛如瞄準目標,待弦而發。

以上兩種神情,澄明清澈,屬于“清”中之正。兩眼處于靜態的時候,目光有如螢火之光,微弱而閃爍不定;處于動態的時候,目光有如流動之水,雖然澄清卻游移不定。以上兩種目光,一是善于偽飾的神情,一是奸心內萌的神情。兩眼處于靜態的時候,目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處于動態的時候,目光總是像驚鹿一樣惶惶不安。以上兩種目光,一則是有智有能而不循正道的神情,一則是深謀圖巧又怕別人窺見他的內心的神情。具有前兩種神情者多是有瑕疵之輩,具有后兩種神情者則是含而不發之人,都屬于奸邪神情。但它們卻混雜在清純的神情之中,這是觀“神”時必須仔細加以辨別的。

【解讀】

眼睛是心靈之窗,觀察一個人的“神”,可以辨別他的忠奸賢肖。愛默生說:人的眼睛和舌頭說的話一樣多,不需要字典,卻能從眼睛的語言里了解整個世界。確實如此,人們的喜、怒、哀、樂、忠、奸、賢、佞不會寫在臉上,但是眼神往往是辨別的首要依據。

典例闡幽

剛愎自用,害人害己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今河北大名縣東),出生于漢元帝初元四年(前45),紅極一時的外戚王氏之家,父親王曼早死,未能受封,接著哥哥去世,由他擔起維持全家生活的重任,王莽以孝順母親而有聲名,尊敬嫂子,照顧侄兒,生活儉樸,平日博學多覽,手不釋卷,學習《禮經》,拜陳參為師,為人謙恭有禮,結交社會賢達俊士,折節力行,宗族稱孝,師友歸仁,時人寄予厚望。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閱歷的增加,王莽認識到除讀書之外,還要伯叔父的幫助,王莽的姑姑王政君是漢元帝的皇后,幾個叔叔也都貴為將軍公侯,但是他父親死得太早,致使他孤兒寡母,雖然生活不成問題,但在族人中受到非同尋常的冷落和排斥,這給他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這也許是他日后做出篡奪王位的叛逆之舉的根本原因。這也是他勤奮讀書的原因所在。正如王安石所說的。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貴者因書而守成。王莽漸漸以一個謙讓、恭儉、不事享樂的進步青年的形象出現在族人面前,氣度豪邁,深得人們的贊譽。

王莽的叔叔、大將軍王鳳生了病,他朝夕不離床頭,不眠不休,比王鳳的兒子還孝順,殷勤的服侍,湯藥都是由他自己嘗過后再給王鳳喝,以防別人下毒,幾個月下來,王鳳的病好了,他卻蓬頭垢面,滿臉的憔悴,感動得王鳳唏噓而嘆,有子不如有王莽。王鳳臨死前,托姐姐和皇后提拔王莽,大司空王商和當世的一些名人也盛贊王莽的品德才行,王莽以此被封為新都侯。

封侯以后,王莽仍然堅持著廉敬恭讓的作風,在人面前不敢有絲毫的得意和馬虎,但是在暗中開始有享樂之意了,他曾經私下里買了個漂亮的奴婢,卻被他堂弟無意中撞見了,王莽就對他堂弟說:“后將軍朱子元沒有兒子。看相的說這女子易產佳兒,因此就主動的幫朱將軍買回來了。”當時就下令把這個奴婢送到了朱將軍的府上。

王莽的族叔王根輔佐朝政數年后,因身體不佳,向皇太后申請退休。另一個大臣淳于長,先與許皇后的姐姐許某私通,又娶許某為小妾,進而和許皇后內外勾結,逐漸得到皇上漢成帝的寵信。王莽就對王根造謠說:“淳于長想取代您,正在跟手下商量對策呢!”王根也不問緣由,怒氣陡生,立即叫王莽向皇太后舉報了淳于長的陰謀。由于太后本來就對許皇后不滿,就趁機把淳于長除了。

因為這次告發大奸有功,王莽代替了王根成為大司馬,時年38歲,他于是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聲譽,他的母親生病了,其他大臣都派夫人去探視。這些夫人看到的是,一個穿著粗布麻衣,妝飾與一般仆婦無多大區別的婦人出來迎接他們,這些婦人以前都聽說過王莽家居生活比較簡樸,都不以為然,但當那個夫人自稱是王莽的妻子時,頓時驚得眼睛似銅鈴般大,當時很多人都被王莽的忠誠耿潔迷惑住了。后來,王莽專權篡位后,奸詐虛偽的面目才昭然若揭,坦露于天下。

公元8年,王莽廢孺子嬰,自稱皇帝,改號為新,建年號為“始建國”。于是托古改制,下令變法:將全國土地改為“王田”,限制個人占有數量;奴婢改稱“私屬”,均禁止買賣;以控制和壟斷工商業,增加國家稅收;屢次改變幣制,造成經濟混亂,農商失業,食貨俱廢;恢復五等爵,經常改變官制和行政區劃等等。

由于貴族、豪強破壞,改制沒有緩和社會矛盾,反使階級矛盾激化;又對邊境少數民族政權發動戰爭,賦役繁重,橫征暴斂,法令苛細,終于在公元17年爆發了全國性的農民大起義。公元23年,新王朝在赤眉、綠林等農民起義軍的打擊下崩潰,王莽也在綠林軍攻入長安時被殺。

復仇心機,藏而不露

趙高,出生年月不詳,公元前207年卒。據《史記》記載,他是趙國王室的遠支。后來他的父親因獲罪被處宮刑,成了宮中的奴隸,他的奴婢趙氏不守婦道與人私通,接連生下趙高等幾個子女,皆承趙姓。趙氏所生的兒子,因承襲了趙姓而從小就被一一閹割,在宮中服役。趙高相貌英俊,聰明伶俐,生性狡黠,善于曲意奉迎,又精通律令,擅長書法,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又成了秦始皇之子胡亥的老師,沙丘之謀后,把持了秦的朝政,殺二世篡權不成,立子嬰為帝,后被子嬰所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始稱秦始皇,期望兒孫相繼,傳位萬代。剛剛統一的秦朝急需要鞏固,天子秦始皇親巡天下,周覽四方,把出巡做為鞏固統治的重要措施。秦始皇不斷出巡,為趙高提供了表現的機會,善于鉆營的趙高綜合了各國國君車駕儀仗的特點,因此秦始皇出巡陣勢極其宏大,好大喜功的秦始皇非常滿意,因而對趙高更加信任。

過于得意的趙高,在秦始皇的寵信下膽子大起來了,竟然招權納賄,舞法弄文,被發覺,始皇把他交給了上卿蒙毅審理,蒙毅不敢徇私,按法律定了趙高死罪,但始皇突然改變了主意,念趙高聰明有才,辦事勤敏,特下赦令,官復原職,這也使趙高與蒙氏家族結下了仇怨,也使趙高意識到如果始皇駕崩,自己的未來將是何其的可怕,于是他便對秦始皇諸多兒子進行了考察。長子扶蘇寬厚忠義,德才兼備,在朝臣中很有威信,是最好的皇位繼承人。因屢次勸諫始皇,要求實行仁政,反對以嚴刑酷法治理國家,特別是在焚書坑儒一事上,激怒了始皇,扶蘇說:“如今天下初定,黔首未安,這些儒生們誦法孔子,習知禮義,您就用這樣的重法來懲治他們,恐怕人心不服,天下不安”。始皇一氣之下,把扶蘇派到北部邊境上,去做大將軍蒙恬的監軍。

其他兒子中,趙高發現始皇最寵愛的是第十八子胡亥,于是,趙高想盡各種辦法討好這位無知的公子,處處迎合胡亥的心理,滿足他的要求,又把自己精通律令的本領拿出來,用生動淺顯的案例講解各種法律條文的內容和審理案件的方法,把枯燥的律令講得生動有趣,取得了胡亥的歡心,胡亥學業大進。始皇非常高興,讓趙高作了胡亥的律令、書法老師。年幼無知的胡亥成了趙高的傳聲筒,經常把趙高的忠誠、勤勉、才能傳給始皇,始皇對趙高更加信任,又讓他掌管虎符和玉璽。他成了始皇最親近的人。

一次,秦始皇出巡,來到離山東不遠的海上,就是傳說的蓬萊仙境,傳說那里生長著長生不老的仙藥。多年以前,秦始皇就以巨額費用,讓方士徐福到這一帶海上尋找長生不老藥,這一次秦始皇又傳問了徐福找藥的情況,徐福已幾次欺騙秦始皇,恐招致殺身之禍,就乘大船,載著童男童女各三千人,浮海而去,永不回返。

始皇久等徐福不見歸來,尋仙藥的欲望再一次落空,只好西歸,由于又累、又乏、又失望,再加上驕陽似火的七月,酷暑難耐,秦始皇的車駕走到平原津(今山東省平原縣南黃河渡口)時,就身患重病,隨行的醫官頻頻診脈醫治,也毫無效果,病情一日重似一日,李斯命人馬急行返京。當走到沙丘(今河北省巨鹿縣東南)時,始皇已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沙丘是從前趙國的行宮,李斯命車駕暫憩行宮,顯然始皇不愿言死,群臣不敢言死,但死亡畢竟是不可抗拒的,始皇已預感死亡的到來,就召李斯、趙高近前,寫了一道給長子扶蘇的詔書,加蓋上玉璽,“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史記·秦始皇本紀》),意思要長子扶蘇立即趕赴咸陽主持喪事,實際上就是讓扶蘇做他的繼承人,詔書就放在趙高手中,尚未發出,始皇已駕崩。

秦始皇的去世,除胡亥、李斯、趙高和幾個侍從外,群臣和衛隊全都不知道。李斯怕天下大亂,秘不發喪,把始皇尸體安置在辒辌車中,讓始皇的近侍太監坐在車上,傳遞批答奏章,送水送飯,與從前一樣。雖然李斯催促趙高速發給扶蘇的詔書,但為自己打算的趙高,正在心里籌劃著陰謀,他清楚地意識到,扶蘇回來繼位,定重用蒙氏兄弟,自己必是死無葬身之地。經過冥思苦想,終于想出了利用胡亥,自己固位的辦法。

胡亥10歲時,趙高就做了他的老師,趙高對胡亥十分了解。胡亥是一個在宮闈中長大的皇子,既未經過征戰的風險,也未經過政治斗爭的風浪,因此十分幼稚和迂腐,父皇的駕崩,使他有一種失去靠山和對前途茫然的感覺,對于皇位的繼承,他也十分想,父皇有二十多個兒子,無論立嫡、立長、立賢都輪不到他。

趙高把詔書扣下,決定在詔書上做手腳。他先去見胡亥,經他勸說,胡亥有了自己也能當皇帝的野心,對趙高說:“父皇還未發喪,喪事還未辦,怎好和丞相商量這種事情呢?”趙高見胡亥如此說,非常高興說:“這是上天給你的好時機,錯過了就會誤了終生,這件事我與丞相商議,不勞公子費心。”說完就急匆匆地去找李斯了。

趙高對李斯說:“皇上賜給扶蘇的詔書和玉璽放在胡亥那里,所以定誰為太子,只在丞相和我一句話了,這件事您看怎么辦好?”聽了趙高的話,李斯非常震驚,他不知趙高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就說:“你怎么能說出這種亡國亂政的話呢!定誰為太子這種事,不是你我做人臣的所應當議論的”。趙高又裝出十分關懷李斯的樣子,為李斯分析他的未來前程,明確說明,扶蘇繼位,必用蒙恬做相,李斯將無地容身。

李斯崇尚法家學說,貪戀權勢與富貴,他本是楚國蔡人。曾在蔡擔任一個小吏,一天,他看見官府廁所中的老鼠正在吃糞便,一見人和狗走近便非常驚恐地逃開了;而糧倉中的那些大老鼠,吃的都是上好的糧食,居住在大廈之下,不怕人狗的驚擾。他非常感慨地說:“人與老鼠一樣,能否安穩地美食膏糧,就在于自己處在一個什么樣的環境上啊!”

于是,他找到自己的老師荀子,決定背離自己的祖國,西投強大的秦國,他臨行前對老師說:“為人最大的恥辱莫過于地位卑賤,最大的悲哀莫過于處境貧困。”李斯來到秦國,經過幾十年的奮斗,終于貴為丞相,他怎肯失去自己今天的地位、今天的榮華,況他為了今天的地位和榮華,他曾用卑鄙的手段害死了自己的同學韓非子,怎肯為君臣之禮和正義而失去自己的前程,他終于為了一己之私,成了趙高的合謀者,也為自己的被害埋下了伏筆。

趙高于是假傳圣旨,逼公子扶蘇自殺,趙高聽說扶蘇死了,歡欣異常,匆匆離開沙丘,急奔咸陽,由于三伏天,秦始皇的尸體已經腐爛發臭了,趙高怕引人懷疑,就詔令百官,車上各載一石腌魚,以魚腥來掩飾了尸體的臭味,趕回咸陽,立即發布了始皇駕崩的消息,并宣布了立胡亥為太子的詔書,并為秦始皇舉行了盛大的葬禮,葬禮一結束,胡亥登基,稱為秦二世,趙高升為郎中令,常居宮中參與決策國家政事。郎中令一職,既是皇帝保衛者,也是皇帝的控制者,趙高實質已掌握秦朝的大權,二世成了他的傀儡。

為了鞏固自己的剛剛篡奪的政權,秦二世與趙高采取了一面大開殺戒,剪除異己,一面封官晉爵,安置親信的政策。趙高剪除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蒙氏兄弟,雖然蒙恬已被囚陽周,但還有蒙毅,況蒙恬還有三十萬大軍,趙高為了讓二世仇視蒙氏兄弟,向二世進讒言說:“我聽說先帝早就想選賢能嗣立陛下為太子,只因蒙毅屢次諫阻,整天說陛下的壞話。所以先帝遺詔,仍立扶蘇,現在扶蘇已死,怕蒙氏兄弟不服陛下尋機報仇,依臣之見,不如殺了蒙氏兄弟,以防后患”。二世聽了趙高的話,命擬寫詔書,將蒙毅囚了起來,準備處死。蒙毅也隨始皇出巡,此時代始皇去別地祠神,一回來,就被囚禁在代縣聽候處置。子嬰為蒙毅求情,二世根本不聽,最后以“先帝欲立太子而卿難之”的罪名,殺死了蒙毅,又派使者到陽周,命蒙恬自殺,蒙恬曰:“我有三十萬大軍,本可謀反,但那是不忠。”吞藥自殺。蒙氏兄弟本是國家棟梁,對國家有大功但被殺,天下無不為之呼冤。

剪除了蒙氏兄弟,趙高仍寢食難安,沙丘之謀盡管十分詭秘,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諸公子對此事已有猜疑,時間久了未免露破綻。二世自從篡位以來,整日過著荒淫無度的生活,他怕這種生活不長久,就把趙高叫去曰:“現在,天下既然屬于我了,我想盡量滿足耳目的欲望,盡情享受心中所想的一切樂趣,長有天天,頤養天年,可看來大臣們并不順服,一些地方官還各自為政,諸公子也未必就不想與我爭位,你看這怎么辦好?”趙高一聽,頓時心花怒放,一個更毒的在計劃在心中產生,鏟除諸公子和不順從的官員,就獻媚地說:“陛下說得真對,真是賢明的君主,此事我早為陛下想好了,只是未敢說”。二世急問什么辦法,趙高曰:“沙丘一事諸公子們已私下懷疑,諸公子都是陛下兄長,大臣們又都是先帝的舊臣,這些人心里怨恨不服陛下,臣出身低微,幸得陛下抬舉,才居上位,大臣們也心有不滿,我擔心會出亂子,這些障礙掃除了,陛下才能安穩地行樂。”

于是趙高為二世想出一個制定嚴刑峻法,使有罪者連坐,直至株連九族,清除那些心懷不滿的大臣,疏遠那些兄弟骨肉,提拔一些貧窮的人殘酷禍國。二世認為是好辦法,就讓趙高重新制定法律,嚴飭刑罪。群臣和諸公子犯罪都由趙高審訊定罪。趙高羅織罪名,肆意株連,大肆屠殺。在咸陽一次就殺了二世12個哥哥,在杜郵(今陜西咸陽市東)一次又碾死二世的6個哥哥,并將二世的十個姐妹車裂處死,再加上舊臣近侍若干,一時冤獄成河。

公子將閭等兄弟三人,秉性忠厚,平時行為謹小慎微,一時安不上罪名,也被囚禁,這三個兄弟自認無罪,不久將被獲釋,誰知二世竟下令“公子不臣,罪當死”,派使者令三人自殺。將閭大呼:“我平時出入宮廷,未嘗失禮;隨班廊廟,未嘗失節;奉命應時,未嘗失辭,怎么叫作不臣!”使者曰:“我不參與議罪,只是奉命行事。”絕望的將閭仰天三呼:“天啊!天啊!我無罪!”兄弟三人皆流涕自殺,家人受株連,家產被沒收,最后只有公子高了,他也知自身難保,于是想出了舍身保家的辦法,含淚上書,情愿殉葬父皇。二世立即同意了。公子高用請死的辦法,總算保全了家人。

功高權重的大臣,將軍們幾乎全被株連,趙高趁機把親信全安插到重要位置。下一個心腹大患就是李斯了,為了排擠李斯,趙高把二世和李斯隔絕開,對二世說:“天子所以稱貴,就因為群臣只能聽到他的聲音,而不見他的尊容,使人可望而不可即,陛下不妨深居宮中,跟我及熟悉法令的侍中們在一起,等大臣們把事情報告上來,再研究處理的辦法,處理穩妥,再昭示給大臣們,天下就會稱你為英明的圣主了。”二世從此躲在宮中,縱情淫樂,不再與朝臣議事,朝臣上書,都由趙高轉達。就連丞相李斯也見不到二世面,最后被趙高設計害死。

趙高剪除了一切異己,又使二世荒淫不理朝政,開始陰謀篡位了。一天,趙高為了試探百官是否臣服他,命人牽來一頭鹿,獻給二世說:“臣有小馬一匹,獻給陛下玩賞。”二世大笑說:“丞相錯了,這是一頭鹿。”趙高正經地說:“陛下,這確是匹馬。”二世問左右,到底是鹿還是馬,群臣早看透了趙高的心機,多數都說是馬。趙高看篡位的機會到了,就殺了二世,召集百官,準備登基稱帝,他幻想著百官一定是一片歡呼聲,沒想到回頭一看,百官站在殿外,用冷漠的眼光直視著他,此時趙高才明白,他的淫威沒有征服人心,就放棄了稱帝,立子嬰為帝,子嬰登基那天就殺了趙高,滅趙氏三族。

昔日兄弟藏惡心,慶封狠心誅崔杼

春秋時,崔杼和慶封是春秋時候齊國的大夫,兩人聯合弒齊莊公,共立齊靈公的幼子杵臼為君,就是齊景公。崔杼自立為右相,慶封為左相。慶封性嗜酒,好打獵,經常不在國中。崔杼轉自驕橫,獨攬朝政大權,威震齊國。慶封心懷嫉妒,欲殺之而后快。

崔杼殺死昏君齊莊公后,打算讓負責寫史的太史官說齊莊公是暴病而亡。他來到太史館,想看看太史是如何記錄這個事件的。太史伯遞過竹簡,竹簡上寫著:“夏五月乙亥,崔抒弒其君。”崔杼大為吃驚,命太史伯改為“國君死于病”,太史伯不從,說:“史家據事直書,一字不改。”崔杼憤怒地折斷了竹簡。太史伯默默地取出竹簡,又刻了起來。刻好后,崔抒閱簡,仍是“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崔杼暴怒,拔出利劍。太史伯昂首直言:“歷史不可改!”話音剛落,崔抒的劍已落下,太史伯倒地而亡。

崔杼揮劍咬牙說道:“我看誰敢再寫!”這時,太史伯的弟弟太史仲,高聲回答:“我”。他取出竹簡,開始刻書曰:“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崔杼氣急敗壞,又發瘋似的折斷了竹簡,冷笑著說:“你要是再寫,我就再毀。你若是不怕死,我就成全你。”說罷揮劍,殺了太史仲。這時,三弟太史叔一言不發地捉刀刻簡:“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崔杼大怒說“你們一家都瘋了嗎?既然你們都不怕死,那我就絕了你們!”揮劍又殺了太史叔。崔杼走出史館,叫喊道:“我看你家還有沒有兄弟再寫!”四弟太史季傲然站出說:“有”。崔杼頓覺惶恐,雙手發抖,兩腿發軟。太史季一身喪服,圍觀的眾人不由得給他讓出了一條道。崔杼湊上前去,好言懇求:“你的三個兄長都死了,你只要改一下,就能保全性命,你不會讓太史家滅門吧?”太史季面目冷峻地說:“歷史本來就是用鮮血寫成的,史官失職,生不如死!從前,晉國趙穿殺了晉靈公,太史認為趙穿的叔叔趙盾身為相國,不能討逆,罪責難逃,直書趙盾弒其君,趙盾只得接受。趙盾是晉國三代賢相,尚且如此,何況當今齊國的崔抒!”于是他又開始刻簡,依然是那行字:“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刻完,將刻刀一擲,引頸待殺。這時,眾人紛紛跪求道:“相國,不能再殺史官了啊!”崔杼也覺理虧,無奈之下,嘆了口氣,扔下利劍,頹然而去。

崔杼當日答應妻子棠姜,說好謀殺了莊公之后,立她的兒子崔明為繼承人。卻又同情長子崔成,且斷指為誓,不忍廢他。崔成知道了環境的險惡,明白不可能與形勢抗衡,便對父親說,自愿將繼承權讓給弟弟崔明,請求賜崔邑這個地方給自己生活。崔杼滿口答應,和部屬東郭偃及棠無咎商量,東郭偃提出反對說,崔邑是個大地方,只可以授給繼承人,崔成既然放棄繼承權,沒有理由據有此地。崔杼對長子說:“我本想把崔邑給你,無奈郭、棠反對,只有將來另給你別的地方了。”崔成聽了,不說什么,轉告同胞弟弟崔強。崔強說:“哥哥既肯讓位給他,連這一個崔邑都不肯給?真是豈有此理!父親在,尚如此,一旦父親不在,你和我想做個奴仆都不可能了!這樣吧,咱們不如去請教左相慶封,看看他有什么辦法。”

兩人立即前往見左相,訴說前因,請盡力幫忙。慶封聽了暗喜,卻故意擺出一副悲天憫人的表情,把眉頭皺了皺說:“你父親現在已經完全相信東郭偃和棠無咎,我縱然提點意見,他也未必聽得進。”說到這里,停了一會,然后接著說:“這樣子看來,你父親正養虎為患,恐怕將會傷及自身,如不盡早除此二人,你們崔家子孫是不會幸福的!”崔氏兄弟馬上接口說:“我們早有此心,但力量薄弱,怕弄巧成拙”。慶封說:“你們二人既有此心,念慶、崔兩家世交情誼,我可以暗助你們兵甲去行事,只要除此二人,你們家便可以和睦相處了。”崔氏兄弟大喜,當即便率兵甲埋伏在自己府上。東郭偃和棠無咎每天要去朝見崔杼,今日迤迤從外來,毫無準備,一入門,崔成一聲暗號,伏兵齊出,二人便碎尸刀下。

崔杼聞變大怒,急忙叫人駕車,但是所有的奴仆都嚇得跑光了,只剩下一個守馬房的和一個小廝,急忙讓小廝駕車,往見左相慶封,哭訴家庭變故。

慶封假裝吃驚,說:“崔家和慶家,雖是兩姓,實同一體,你家之難,也即我家之難,孺子居然做此逆天之罪,我又怎能坐視呢?如果你要我幫忙的話,我自然會出力幫你去平亂!”崔杼信以為真,感激地說:“但能除此逆子,確使崔家復興的話,我叫幼兒崔明拜你為義父!”慶封于是叫過家臣盧蒲鶩,吩咐他怎么做。盧蒲鶩率隊馳往崔家。崔氏兄弟見盧蒲鶩兵到,想閉門自守,問及來意,盧蒲鶩詐說:“我奉左相命令,來幫助你們。”崔成問崔強說:“是不是要收拾崔明呢?”崔強說:“或許是吧!”于是開門接盧蒲鶩進來,甲兵跟著一擁而入,竟將崔成、崔強團團圍住。崔成忙問“左相之命怎樣?”盧蒲鶩呵斥說:“奉左相之命,來取你兄弟頭顱!左右還不動手,更待何時?”崔氏兄弟未及回答頭已落地。

盧蒲鶩縱甲兵抄家搶劫,拿得動就拿,拿不動的就順手破壞,把一座富麗堂皇的官邸,毀得像個爛攤子,沒有一件東西是稍微完整的。崔杼的妻子棠姜,驚慌過度,悄悄地吊死在房里。只有她的兒子崔明不在家,幸免于難。盧蒲鶩帶著崔氏兄弟的頭顱回復崔杼,崔杼一見,且憤且悲,既恨二人大逆不孝,又傷感父子親情,不禁老淚縱橫,好一會說:“我的妻子平安嗎?受驚了沒?”盧蒲鶩說:“夫人正熟睡,高臥未起!”

崔杼對慶封說:“我急于回家,安慰夫人,卻沒有人敢于駕車,可否借你的車夫一用?”盧蒲鶩自告奮勇地說:“還是我給你駕車回去吧!”崔杼向慶封致謝后,上車而別,到了府第,卻見大門敞開,沒有一個人,滿地都是破爛的東西,便直入中堂,駭見棠姜似一只臘鴨掛在梁上,崔杼嚇得魂不附體,想問盧蒲鶩,究竟怎么回事。可是他不知道什么時候離開了。再找崔明,又無人應聲。這時,他大哭起來,自言自語說:“唉!我被慶封出賣了,弄得無親可近,無家可歸。”說完,解下腰帶,亦自縊于房中。

察言觀色,避其鋒芒

觸龍,戰國時趙國大臣,官左師公。趙孝成王新立,太后掌權。

秦急攻趙,趙國為避免國滅便向齊國求救。齊國說:“必須用長安君作為人質,才出兵。”趙太后卻堅決不同意,大臣極力勸諫。太后明確告訴左右:“有再說讓長安君做人質的,我老婆子一定朝他的臉吐唾沫。”

左師公說希望謁見太后。太后怒容滿面地等待他。左師公進來后慢步走向太后,到了跟前請罪說:“老臣腳有病,已經喪失了快跑的能力,好久沒能來謁見了,私下里原諒自己,可是怕太后玉體偶有欠安,所以很想來看看太后。”太后說:“我老婆子行動全靠手推車。”左師公說:“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太后說:“就靠喝點粥罷了。”左師公說:“老臣現在胃口也很不好,就自己堅持著步行,每天走三四里,稍為增進一點食欲,對身體也能有所調劑。”太后說:“我老婆子可做不到。”太后的臉色稍微和緩些了。

左師公說:“老臣的劣子舒祺,年紀最小,不成才。臣子老了,偏偏愛憐他。希望能派他到侍衛隊里湊個數,來保衛王宮。所以冒著死罪來稟告您。”太后說:“一定同意您的。年紀多大了?”左師公回答說:“十五歲了。雖然還小,希望在老臣沒死的時候先拜托給太后。”太后說:“做父親的也愛憐小兒子嗎?”左師公回答說:“比做母親的更愛。”太后笑道:“婦道人家特別喜愛小兒子。”

左師公回答說:“老臣個人的看法,老太后愛女兒燕后,要勝過長安君。”太后說:“您錯了,比不上對長安君愛得深。”左師公說:“父母愛子女,就要為他們考慮得深遠一點。老太后送燕后出嫁的時候,抱著她的腳為她哭泣,是想到可憐她要遠去,也是夠傷心的了。送走以后,并不是不想念她,每逢祭祀一定為她祈禱,祈禱說:一定別讓她回來啊!難道不是從長遠考慮,希望她有了子孫可以代代相繼在燕國為王嗎?”太后說:“是這樣。”左師公說:“從現在往上數三世,到趙氏建立趙國的時候,趙國君主的子孫凡被封侯的,他們的后代還有能繼承爵位的嗎?”太后說:“沒有。”左師公說:“不只是趙國,其他諸侯國的子孫有嗎?”太后說:“我沒聽說過。”

左師公說:“這是他們近的災禍及于自身,遠的及于他們的子孫。難道是君王的子孫就一定不好嗎?地位高人一等卻沒什么功績,俸祿特別優厚卻未嘗有所操勞,而金玉珠寶卻擁有很多。現在老太后給長安君以高位,把富裕肥沃的地方封給他,又賜予他大量珍寶,卻不曾想到目前使他對國家做出功績。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長安君在趙國憑什么安身立足呢?老臣認為老太后為長安君考慮得太短淺了,所以我以為你愛他不如愛燕后。”太后說:“行啊。任憑你派遣他到什么地方去。”于是為長安君套馬備車一百乘,到齊國去作人質,齊國就出兵了。

腹中有乾坤,舌辯收南越

陸賈,楚國人,長于辯論,他投奔劉邦后,一直以賓客的身份留在劉邦身邊,為他出使各個諸侯國。陸賈是個本分的讀書人,推崇儒家學說,常常在劉邦面前說起《詩》、《書》。而劉邦一向看不起儒生,就大聲罵道:“老子在馬上打來天下,哪里用得《詩》、《書》。”陸賈卻不慌不忙地說:“陛下在馬上得天下,難道還要在馬上治理天下嗎?”一句話說得漢高祖面紅耳赤,啞口無言。陸賈又從容地說道:“商湯、周朝都是靠造反取得天下,順勢懷柔守天下,才是長治久安的方法,當年夫差、智伯、秦始皇也都是因為窮兵黷武而招致亡國,假使秦國吞并天下之后,推行仁義,效法先帝,陛下今天又怎么能擁有天下!”劉邦聽了面帶愧色,劉邦這才轉變對儒生的錯誤看法,因此,對陸賈也頗為器重。

有一天,劉邦召見陸賈,想要他出使南越。劉邦就對陸賈說:“趙陀趁著天下大亂,平定了南越,自立為王。現在天下初定,我不想再動干戈。愛卿你去勸說他,讓他服從大漢天子,接受任命。”

于是陸賈就來到了南越。南越王趙陀一向傲慢,根本沒有把漢朝使者放在眼里。他梳著當地的發髻,頭發像錐子一樣,大模大樣地伸開雙腿說:“你來見本王,有何見教?”陸賈毫不示弱地說:“大王即將大禍臨頭了,在下特來通報。”趙陀大笑說:“不要危言聳聽了,我在這里為王,別人能拿我怎么樣!”

陸賈說:“大王本是中國人,祖先的墳墓都可以作證,可你卻違反中國人的習俗,放棄中國人的衣冠巾帶,穿著蠻族的服飾,還想以彈丸之地來對抗天子,與大漢為敵。一旦漢帝發兵,還不是一擊即潰,勢如破竹。”

趙陀不服的說:“我兵多糧足,難道還怕他不成!”陸賈笑了笑說:“大王,當初霸王項羽何等威風,拔山舉鼎,有萬夫不當之勇,諸侯國又紛紛歸順,可謂盛極一時,但下場又如何?五年之內,霸王就被漢王滅掉,各路諸侯也被掃平。這說明上天在輔佐大漢天子,是天命所歸。大王現在難道要逆天行事嗎?漢王大軍可以滅掉項羽,區區南越之地,真的能抵擋漢王的大軍嗎?”

趙陀聽了臉色都變了,態度恭敬地說:“先生請坐,我愿意敬聽先生教誨。”陸賈也溫和地說:“不敢,聽到大王在南越稱王,雖然滿朝文武都想請兵前來征討,踏平南越,但大漢天子以仁慈為懷,愛惜天下蒼生,以此才決定罷兵,讓我來勸大王歸順,授予您南越王金印,剖符為信,互通使臣。但大王執迷不悟,妄自尊大,大漢使臣前來,不但不按禮到郊外迎接,向北稱臣,您卻舉止放肆,態度傲慢。這是對待天子的禮節嗎?一旦天子知道了這個消息,毀了大王的祖墳,誅滅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將帶領十萬人馬來到越地,發兵征討,簡直易如反掌!南越就要生靈涂炭,踏平南越,大王的王位還能坐得穩嗎?”

趙陀連忙起身說:“是我愚鈍,得罪了先生,幸好先生提醒了我。我在蠻族待得太久了,太失禮了,請先生見諒。”于是,就下令擺下酒宴,為陸賈接風。席間,趙陀問陸賈說:“以先生之見,我和蕭何、曹參、韓信等人相比,誰更有德有才呢?”陸賈想了想說:“大王似乎略強于他們。”趙陀面有喜色,又試探問:“那我與皇上相比呢?”陸賈笑著說:“大王差矣。皇帝從沛縣起兵,討伐暴秦,掃平楚國,為整個天下的人興除利害,繼承了三皇五帝的宏偉業績,統一了整個中國。而中國人口以億計算,土地方圓萬里,處于天下最富饒的地域,人多車眾,物產豐富政令出于一家,這種盛況從開天辟地以來從未有過。而現在您的人眾不過幾十萬,而且都是未開化的蠻夷,又居住在這局促狹小的山地海隅之間,只不過如同漢王朝的一個郡罷了,您怎么竟同漢朝相比!”

趙陀聽了,心里服氣,嘴上卻哈哈大笑說:“我不能在中國發跡起家,所以才在這里稱王。假使我占據中國,我又哪里比不上漢王呢?”一番交談,趙陀對陸賈非常敬重,他接受了漢高祖的金印,又再三挽留陸賈,要他留下來。每天趙陀都要和陸賈飲酒作樂,向陸賈請教外面的情況,陸賈也很坦白,知無不言。

趙陀說:“很不幸,在南越這里,沒有一個人能像先生一樣和我交談。直到先生來到這里后,才使我茅塞頓開,聽到了這么多聞所未聞的事情,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陸賈上前施禮說:“大王這么說,讓我誠惶誠恐。只要大王和漢王永結同心,陸賈此行就沒有白來。”趙陀說:“先生說哪里話。我雖然為人魯莽失禮,但信義二字還是懂得的。請先生放心,南越將永遠歸附大漢天子。”

陸賈不辱使命,在陸賈將要回去復命時,趙陀特意送給陸賈一個口袋,里面裝著千兩黃金,還送給他很多珍貴的禮物。漢高祖見陸賈只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就說服了趙陀,免去一場戰爭,非常高興,認為陸賈很有才能,于是就任命他為太中大夫。

口蜜腹劍,遺臭萬年

唐玄宗做了二十多年太平天子,漸漸滋長了驕傲怠惰的情緒。他想,天下太平無事,政事有宰相管,邊防有將帥守,自己何必那么為國事操心。于是,他就追求起享樂的生活來。

宰相張九齡看到這種情況,心里很著急,常常給唐玄宗提意見。唐玄宗本來很尊重張九齡,但是到了后來,對張九齡的意見也聽不進去了。

有一個大臣李林甫,是一個不學無術的人。他什么事都不會,專學了一套奉承拍馬的本領。他和宮內的宦官、妃子勾結,探聽宮內的動靜。唐玄宗在宮里說些什么,想些什么,他都先摸了底。等到唐玄宗找他商量什么事,他就對答如流,簡直跟唐玄宗想的一樣。唐玄宗聽了挺舒服,覺得李林甫又能干,又聽話,比張九齡強多了。唐玄宗想把李林甫提為宰相,跟張九齡商量。張九齡看出李林甫不是正路人,就直截了當地說:“宰相的地位,關系到國家的安危。陛下如果拜李林甫為相,只怕將來國家要遭到災難。”這些話傳到李林甫那里,李林甫把張九齡恨得咬牙切齒。朔方(今寧夏靈武)將領牛仙客,目不識丁,但是在理財方面,很有點辦法。唐玄宗想提拔牛仙客,張九齡沒有同意。李林甫在唐玄宗面前說:“像牛仙客這樣的人,才是宰相的人選;張九齡是個書呆子,不識大體。”

有一次,唐玄宗又找張九齡商量提拔牛仙客的事。張九齡還是不同意。唐玄宗發火了,厲聲說:“難道什么事都得由你作主嗎!”唐玄宗越來越覺得張九齡可惡,加上聽信了李林甫的誹謗,終于找個借口撤了張九齡的職務,讓李林甫當宰相。

李林甫一當上宰相,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唐玄宗和百官隔絕,不許大家在玄宗面前提意見。有一次,他把諫官召集起來,公開宣布說:“現在皇上圣明,做臣下的只要按皇上意旨辦事,用不著大家七嘴八舌。你們沒看到立仗馬(一種在皇宮前作儀仗用的馬)嗎?它們吃的飼料相當于三品官的待遇,但是哪一匹馬要是叫了一聲,就被拉出去不用,后悔也來不及了。”

有一個諫官不聽李林甫的話,上奏本給唐玄宗提建議。第二天,就接到命令,被降職到外地去做縣令。大家知道這是李林甫的意思,以后誰也不敢向玄宗提意見了。李林甫知道自己在朝廷中的名聲不好。凡是大臣中能力比他強的,他就千方百計地把他們排擠掉。他要排擠一個人,表面上不動聲色,笑臉相待,卻在背地里暗箭傷人。

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樓上隔著簾子眺望,兵部侍郎盧絢騎馬經過樓下。唐玄宗看到盧絢風度很好,隨口贊賞幾句。第二天,李林甫得知這件事,就把盧絢降職為華州刺史。盧絢到任不久,又被誣說他身體不好,不稱職,再一次降了職。有一個官員嚴挺之,被李林甫排擠在外地當刺史。后來,唐玄宗想起他,跟李林甫說:“嚴挺之還在嗎?這個人很有才能,還可以用。”李林甫說:“陛下既然想念他,我去打聽一下。”退了朝,李林甫連忙把嚴挺之的弟弟找來,說:“你哥哥不是很想回京城見皇上嗎,我倒有一個辦法。”嚴挺之的弟弟見李林甫這樣關心他哥哥,當然很感激,連忙請教該怎么辦。李林甫說:“只要叫你哥哥上一道奏章,就說他得了病,請求回京城來看病。”嚴挺之接到他弟弟的信,真的上了一道奏章,請求回京城看病。李林甫就拿著奏章去見唐玄宗,說:“真太可惜,嚴挺之現在得了重病,不能干大事了。”

唐玄宗惋惜地嘆了口氣,也就算了。就這樣,忠臣被一個一個的殺害,流放,大唐江山飄搖,社稷難穩!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成人免费网站| 色婷婷激情综合| 国产麻豆天美果冻无码视频 |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一卡2卡4卡5卡6卡在线99| 真实乱l仑全部视频|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 中文字幕天天干| 国产黑色丝袜在线观看下| www.怡红院| 成人漫画免费动漫y| 久久天堂AV综合色无码专区|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成人羞羞视频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福利院|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好男人视频网站| 中文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日本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久久综合狠狠色综合伊人| 欧美亚洲图片小说| 亚洲成在人线电影天堂色| 激情图片小说区| 做zm被逮判几年|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牛牛app|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 被公连续侵犯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无码制服丝袜无码| 欧美一级特黄乱妇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888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播放| 大学生一级特黄的免费大片视频| 一本久道中文无码字幕av| 成人窝窝午夜看片| 中文字幕亚洲激情| 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免费 | 日本在线观看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