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童話《[德國]米切爾·恩德·毛毛(節選)》鑒賞
外國童話《[德國] 米切爾·恩德·毛毛(節選)》鑒賞
[德國] 米切爾·恩德
第六章打算雖然錯誤,但卻如愿以償
有一個巨大但卻十分平常的秘密。人人都分享它,認識它,可是自古以來,卻很少有人想到它。大多數人都隨隨便便地接受了它,絲毫也不感到驚奇。這個秘密就是時間。
為了測量時間,人們發明了日歷和鐘表,但這并不能說明什么,因為誰都知道,一小時可能使人感到漫長無邊,也可能使人感到轉瞬即逝——就看你在這一個小時里經歷的是什么了。這是因為: 時間是生命,生命在人心中。
恰恰在這一點上,誰也沒有灰先生知道得更清楚。也沒有人能像他們那樣了解一小時、一分鐘甚至一秒鐘的價值。當然他們是以自己的方式來理解時間的,正如螞蟥懂得吸血一樣,因此他們也以自己的方式采取行動。
他們制定了詳細而又周密的計劃,準備算計別人的時間。他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讓任何人覺察出他們的活動。他們偷偷摸摸地在大城市的市民中間定居下來,一天天、一步步地向前逼近,神不知鬼不覺地去奪取人們的時間。
他們認識一個對他們的意圖持懷疑態度的人,而且在他意識到這點之前很久,他們就知道了。他們只是在等待時機,以便能夠抓住他。他們苦心經營,就是為了要使那個時刻盡快到來。
理發師弗西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他雖然不是什么特別有名的理發師,但在他居住的那條街上還是頗有點名氣的。他不算窮,但也不算富。他的理發店坐落在市中心,非常小,他只帶一個徒弟。
有一天,弗西站在店門口等候一位顧客。那天他的徒弟正好休息,所以只有弗西先生一個人在店里。他望著雨點噼噼啪啪地打著路面,又抬頭望望灰蒙蒙的天空,心中感到十分抑郁。
“我的生活也不過如此而已。”他想,“整天聽著咔嚓咔嚓的剪刀聲,與顧客海闊天空地瞎扯一通,兩手沾滿了肥皂沫。唉,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呢?如果有一天我死了,那不就像從來沒有過我這么一個人嗎?”
從前,弗西先生可不是這樣的,他并不反對閑談,他甚至很喜歡與顧客進行廣泛的討論,很愿意傾聽他們的想法。那時候,他一點兒都不討厭剪刀聲和肥皂沫。他對自己的工作非常滿意,也知道自己的工作干得很出色。尤其是在給顧客刮臉、刮下巴的時候,每一刀都是那么輕,誰也比不過他。但現在,有些時候,他覺得這一切都無所謂了,對任何人都是如此。
“我這輩子算是走錯道兒了。”弗西先生想,“我算老幾?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剃頭匠罷了。現在成了個什么人!要是我走對了路,那我現在可能完全是另外一個人了!”
然而,究竟應當怎樣爭取那種真正的生活,弗西先生并不清楚。他想象的真正的生活只是某種顯耀奢侈的生活,就像人們在畫報上常常看到的那樣。
“可是,”他又垂頭喪氣地想,“干這種工作,哪有時間去過那種生活?要過那種真正的生活,首先得有閑工夫才行,必須是自由自在的,而我這輩子算是交給咔嚓咔嚓的剪刀聲,毫無意義的嘮叨聲以及沒完沒了的肥皂沫了。”
弗西先生剛剛想到這里,就看見一輛精致的灰色小汽車從遠處駛來,恰好停在理發店門口。一位灰先生下了車,走進店門。他把鉛灰色的公文包放在鏡子前面的小桌子上,把圓圓的、堅挺的禮帽掛到衣帽鉤上,然后坐到理發椅里。他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小筆記本,開始翻起來。同時使勁地吸著他嘴上叼著的那根灰色的雪茄。
弗西先生關上店門,因為他感到小屋里好像突然變得異常寒冷了似的。
“先生,我能為您做點什么?”他有點慌張地問,“是刮臉還是理發?”話音未落,他就開始責怪自己考慮不周,因為他發現這位先生的腦袋光禿禿的,像燈泡一樣光溜。
“都不用。”那位灰先生說,臉上沒有一絲笑容,聲音也很特別,冷冷的,不帶任何語調,簡直可以說那聲音也是灰色的,“我是從時間儲蓄銀行來的,我是XYQ/384/b號代理人。我們知道,您想在我們銀行開一個戶頭。”
“這倒新鮮。”弗西先生更加不知所措了,“坦白地說,迄今為止,我還從來沒有聽說過有這樣一個機構。”
“那么,您現在應該知道了。”時間銀行代理人冷冷地說。他翻著自己的小筆記本,繼續說道:“您就是理發師弗西先生吧?”
“不錯,我就是。”弗西先生回答道。
“那么,我就找對了。”灰先生邊說邊把筆記本合上,“您是我們的候補人選了。”
“這是什么意思?”弗西先生仍然感到很奇怪。
“您瞧,親愛的弗西先生。”時間銀行代理人說,“您在咔嚓咔嚓的剪刀聲、空談和肥皂沫中浪費了自己的生命。如果您有一天突然死了,那就好像從來沒有過您這個人似的。如果您有時間過一種真正的生活,正如您所希望的那樣,那您就會完全變成另外一個人。您現在需要的一切就是時間。我說得對嗎?”
“剛才我確實這樣想過。”弗西先生喃喃地說,他開始哆嗦起來,雖然門關得很嚴,他還是覺得越來越冷了。
“您瞧,我沒說錯吧?”灰先生接著說,同時滿意地吸了一口煙,“可是,人們到哪里去弄時間呢?只能自己節省它!弗西先生,您非常不負責任地浪費著自己的時間。現在讓我來給您算一筆賬,給您證明這一點吧。一分鐘有六十秒,一小時有六十分鐘。您能跟著我算嗎?”
“當然可以。”弗西先生說。
XYQ/384/b號代理人開始用一只灰色的鉛筆把數字寫在鏡子上。
六十乘六十,就是三千六百。就是說,一小時有三千六百秒。一天二十四小時,三千六百乘以二十四,那么每一天就有八萬六千四百秒。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就是三千一百五十三萬六千秒。
十年就是三億一千五百三十六萬秒。
“弗西先生,估計一下,您一生能有多少秒?”
“那么,”弗西先生結結巴巴地說,“我希望活到七十歲,不,活到八十歲,上帝保佑。”
“好,”灰先生接著說,“為了小心起見,我們假定只活七十歲吧。那就是三億一千五百三十六萬秒乘以七,總共是二十二億零七百五十二萬秒。”
他把這個數字寫在鏡子上:
2,207,520,000秒
然后,他在這個數字下面劃了好幾道橫線,并解釋說:“這就是您的財富,弗西先生。”
弗西先生咽了一口唾沫,用手抹了一把前額。這個數字使他感到頭暈目眩。他還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這么富有。
“是的。”時間銀行代理人點點頭,又掏出一支又細又長的灰色雪茄煙,“這是一筆很可觀的數目,對嗎?不過,我們還要繼續看一看。弗西先生,您現在多大歲數了?”
“四、四十二歲。”弗西先生有點口吃著說,突然又感到一陣內疚,好像他隱瞞了什么東西似的。
“您平均每晚睡多久?”灰先生接著問。
“大約八小時。”弗西先生說。
時間銀行代理人以閃電般的速度計算了出來。鉛筆在鏡子上吱吱地劃著,使弗西先生身上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四十二年——每天八小時——這就是四億四千一百五十萬四千秒。我們應該把這個數目看作是失去的時間。您每天工作多少時間呢,弗西先生?”
“大概也是八小時。”弗西先生小聲說。
“那么,我們必須在賬戶支出欄里再減去同樣的數目。”接著,時間銀行代理人毫不客氣地說,“此外,您每天吃飯也要花去一定的時間。您每天三頓飯共需要多少時間呢?”
“我不知道確切的數目。”弗西先生膽怯地回答,“也許得用兩個小時吧!”
“兩個小時,我覺得可能太少了。”時間銀行代理人說,“但假定是那么多的話,四十二年總共就要用去一億一千零三十七萬六千秒。讓我們算下去!據說,您和您的老母親生活在一起。您每天用整整一個小時陪您的母親,就是說,您坐在她身邊,與她談話,盡管她耳朵已聾,幾乎一點都聽不見了。這也是您丟失的時間,共五千五百一十八萬八千秒。另外,您還有一只多余的澳大利亞小鸚鵡,您每天侍候它大約要用去一刻鐘,算起來,總共是一千四百七十九萬七千秒。”
“可是……”弗西乞求似的插進來說。
“您不要打斷我的話!”時間銀行代理人呵斥道。他算得越來越快了:“由于您母親行動不便,弗西先生,您就不得不親自做一些家務事。您要去買東西,擦皮鞋,還有其他瑣碎的事情。您做這些事情每天用去多少時間呢?”
“大約一小時吧,但是……”
“您又失去了五千五百一十八萬八千秒。弗西先生。此外,據我所知,您每周看一次電影,每周去一次歌詠協會,有一張固定餐桌,一周去兩次,其余的晚上和朋友聚會,偶爾也看看書。簡單地說吧,您在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耗費了時間,雖然這些加起來每天不過三小時左右,可算起來就是一億六千五百五十六萬四千秒——您感到不舒服嗎,弗西先生?”
“不要緊。”弗西先生回答,“請您原諒……”
“馬上就算完了。”灰先生說,“不過,我們必須再談談您生命中的一筆特殊資本,這就是說,您還有一個小小的秘密,您一定早就知道我說的是什么了。”
弗西先生已經凍得牙齒不住地打顫了。
“這個您也知道?”他有氣無力地說,“我想,除了我和達麗婭小姐……”
“在我們的現代世界里,”XYQ/384/b號時間銀行代理人打斷了他的話,“秘密不會使人失去任何東西。弗西先生,您看事情要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事實。現在,您回答我一個問題: 您想不想和達麗婭小姐結婚?”
“不。”弗西先生說,“這可不行……”
“這就對了。”灰先生接著說下去,“因為達麗婭小姐的腿殘廢,所以一輩子都得坐在輪椅上。可是盡管如此,您還是每天用半小時的時間去探望她,就為了送一朵花。這是為什么呢?”
“她喜歡花。”弗西先生回答,說著眼睛里已經充滿了淚水。
“但是,冷靜地看一看吧。”時間銀行代理人說,“對于您來說,她就是您失去的時間,弗西先生。這算起來就是二千七百五十九萬四千秒。另外,每天晚上就寢之前,您還習慣于坐在窗前思考過去的一天,這又需要一刻鐘,如果我們現在把這些也算上,就要再加一千三百七十九萬七千秒。現在,弗西先生,讓我們再來看看,您到底還剩下多少時間。”
鏡子上寫著這樣一筆賬:
睡眠441,504,000秒
工作441,504,000秒
吃飯110,376,000秒
陪母親55,188,000秒
養鳥13,797,000秒
購物55,188,000秒
娛樂165,564,000秒
秘密27,594,000秒
靜思13,797,000秒
總計1,324,512,000秒
“這個數目,”灰先生一邊說,一邊用鉛筆不停地敲著鏡子,發出啪啪的聲響,就像左輪手槍的槍聲一樣,“這就是迄今為止您已經失去的時間。弗西先生,您還有什么可說的嗎?”
弗西什么也沒有說。他坐在墻角落里的一把椅子上,用手絹擦著前額,盡管屋里冷冰冰的,他還是出了一身冷汗。
灰先生嚴肅地點點頭。
“對了,您好好看看。”他說,“弗西先生,這已經是您財產的大半了。不過,我們現在應該看一看,在這四十二年中,您還剩下多少。我們知道,一年有三千一百五十三萬六千秒,那么四十二年就有十三億二千四百五十一萬二千秒。”
他把這個數字寫在失去的時間下面:
他把筆裝起來,又待了半天,他想看看弗西先生對這一大串零有什么反應。
灰先生在施加壓力。
“這……”弗西先生有氣無力地說,“這就是說,我的整個生命至今是平衡的。”
這筆賬無比精確,毫厘不差,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對這一切,他只好接受,不能表示任何異議。這筆賬本身并無差錯。
這就是灰先生利用各種機會來欺騙世人的花招之一。
“您不覺得,”現在,XYQ/384/b號時間銀行代理人換了一種柔和的語調說,“再也不能這樣料理家務了吧,弗西先生?您不打算開始節省您的時間嗎?”
弗西先生默默地點點頭,嘴唇已經有些發紫了。
“比如說,”時間銀行代理人那單調的聲音又在弗西先生的耳畔響了起來,“假如您二十年前就開始每天節省一個小時,那么您現在就會有二千二百二十八萬秒這樣一筆財富了。如果您每天節省兩小時,自然就會多一倍,那就是四千四百五十六萬秒。請您想一想,弗西先生,對于這樣一筆數目來說,微不足道的兩個小時又算得了什么呢?”
“根本算不了什么!”弗西先生大聲說,“是的,實在是小意思!”
“您看到了這一點,我非常高興。”時間銀行代理人平靜地說,“現在我們再算一算,如果把您今后二十年中在同樣條件下節省的時間加在一起,我們就會發現,這是一個令人感到驕傲的數目,總共是一億零五百一十二萬秒。您到六十二歲時,就可以任意支配這筆財產了。”
“那太好了!”弗西先生訥訥地說,同時睜大了眼睛。
“您等著瞧吧,”灰先生又說,“好事還在后頭呢!我們時間儲蓄銀行,不但為您保存這些時間,而且還付給您利息。這就是說,您實際上會得到更多的時間。”
“會多出多少呢?”弗西先生上氣不接下氣地問。
“這就取決于您自己了。”時間銀行代理人說,“這要看您將來節省多少時間并打算在我們這里存多久。”
“存多久?”弗西先生詢問道,“這是什么意思?”
“這很簡單。”灰先生說,“如果您五年之內不把您存的時間取走,那我們就再付給您同樣多的時間。您的財產將每五年翻一番,懂了嗎?十年之后,就是您原來數目的四倍了,十五年以后則是原來的八倍。您可以依此類推。假如您二十年前就開始每天節省兩個小時,那么您到六十二歲時,即四十年以后,就會有原來數目的二百五十六倍時間供您使用。這筆數目將是二百六十九億一千零七十二萬秒。”
這時候,他再次掏出那支灰色的筆,把這個數目寫在鏡子上:
26,910,720,000秒
“弗西先生,您親眼看見了吧。”他停頓了一下,臉上第一次露出笑容,“這筆時間比您原來的生命還多十倍呢,而且這不過是每天節省兩個小時。您想一想,這個建議是否值得聽取呢?”
“值得!”弗西先生精疲力竭地說,“完全用不著懷疑!我真是個倒霉鬼,沒有在很久以前就開始節省時間。現在才懂得這一點,我得承認——我算完了!”
“您完全沒有理由感到絕望。”灰先生溫和地說,“永遠也不會太晚的。如果您愿意,可以從今天就開始。您將會覺得這樣做是值得的。”
“我愿意!”弗西先生趕忙說,“那我應該做些什么呢?”
“朋友,您聽著。”時間銀行代理人答道,他把眉毛向上聳了聳,繼續說道,“您應該知道怎樣節省時間!例如,您應該更快地工作,要放棄一切不必要做的事情。給每個顧客理發只用十五分鐘,而不是再用半小時。要避免進行浪費時間的閑談。把陪母親的時間從一小時縮短為半小時,最好干脆把她送進又好又便宜的養老院,那兒會有人照顧她。這樣一來,您每天就可以省下整整一個小時的時間。也不要再養那只沒用的鸚鵡了。如果您必須去拜訪達麗婭小姐,就把每周一次改為兩周一次。把每天十五分鐘的反省也取消吧,更不要再經常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什么唱歌、讀書上面,也不要和您的那些所謂的朋友閑扯了。此外,我順便給您提個建議: 您在這個店里掛一個又大又準的掛鐘,這樣您就能準確地監督您的學徒工作。”
“好吧。”弗西先生說,“這一切我都能辦到。但我用這些方法節省下來的時間——應該怎樣處理它們呢?我必須把它們交出去嗎?交到哪里去呢?或者我應該把它們保存起來?這一切結果將會如何呢?”
“這一切,”灰先生第二次淡淡地笑了笑,“您都不必擔心。讓我們來替您保存,您盡管放心,我們保證您節省的時間一秒也不會丟失。您會發現,您的時間一點兒也不會少。”
“好,好。”弗西先生不知所措地說,“我放心,我放心。”
“好朋友,不要害怕。”時間銀行代理人說著站起身來,“這里,我歡迎您成為時間節省協會的新會員。弗西先生,您現在也是一個真正的現代的人和先進的人了。我祝賀您!”
說完,他拿起了禮帽和公文包。
“再等一下!”弗西先生說,“難道我們不必簽訂什么合同之類的東西嗎?也不用簽字?沒有任何書面的文件?”
XYQ/384/b號時間儲蓄銀行代理人在門口轉過身來,稍微有點不快地看了看弗西先生。
“為什么?”他問,“儲蓄時間不可與任何其他種類的儲蓄相提并論。這是建立在雙方完全信任的基礎上的!我們認為,有您的許諾就夠了。您是不會把自己的諾言撤回去的。我們關心的只是您節省的東西。至于您想存多少,完全是您自己的事情,我們決不強迫您。再見吧,弗西先生!”
時間銀行代理人說完就上了他那輛漂亮的灰色小汽車,忽地一下開走了。
弗西先生從后面望著他,擦了擦前額。半天才慢慢地暖和過來,他感到很不舒服,心里也覺得很痛苦。時間銀行代理人的那支雪茄散發的藍色煙霧久久地在屋里飄浮著,不肯散去。
直到那些煙霧消失以后,弗西先生這才覺得好受一些。隨著煙霧慢慢消失,鏡子上的數字也變得模糊不清了。當字跡完全消失后,弗西先生頭腦中對那個灰色來客的記憶也完全消失了——他忘記了那個來訪者,但卻沒有忘記那個決定!現在,他認為那個決定是他自己的東西。為了將來可以過另外一種真正的生活,他決心從現在起就開始節省時間。這個決定就像一根帶有倒刺的魚鉤,牢牢地勾住了他的心。
過了一會兒,來了今天的第一位顧客。弗西先生滿面愁容地給那人理發,省去了一切多余的程序,一聲不吭,確實不到半小時,只用二十分鐘就理完了。
從此以后,他對所有的顧客都是這樣了。用這種方式工作,他再也沒有什么樂趣了,也不再感到這種工作是那么重要了。他又雇用了兩名助手,并嚴格地監督他們的工作,不準他們浪費一分一秒。甚至每個動作都按照精確的計算規定了時間。現在,弗西先生在店里掛起一個牌子,上面寫道:“省下來的時間是雙倍的時間!”
他給達麗婭小姐寫了一封干巴巴的短信,說明他因為沒有時間而不能再去看她。鸚鵡也被他拿到市場上賣掉了。他把母親送進一個條件很好,但費用卻很便宜的養老院,每個月去那兒探望她一次。此外,他還接受了灰先生的全部建議,不過他認為,那都是他自己的決定。
他變得越來越神經質,越來越不安了,因為有一點使他感到很奇怪: 除了節省下來的時間之外,事實上他好像一無所有了。時間以一種神秘的方式輕易地消失,似乎不再存在了。他的日子變得越來越短。起初他還不覺得,后來變得越來越明顯了。不知不覺,一個禮拜過去了,不知不覺,一個月過去了,一年,一年,又一年。
因為他不再記得灰先生的來訪,或許他應該鄭重其事地問問自己,他的時間究竟都到哪兒去了。但是,他像其他節省時間的人一樣,極少提出這個問題。當他非常害怕地感覺到日子過得越來越快的時候,他就會更加拼命地節省時間。
像弗西這樣的人,在大城市里已經數不勝數了,而且每天都在增加。他們開始干那種被他們稱之為“節省時間”的事情。人越多,仿效的人也就越多,甚至那些本來不愿意那樣做的人,除了隨波逐流,也沒有別的辦法。
在廣播里、電視上和報紙上,每天都在宣傳新的節省時間的好處,并鼓吹那些東西將會給人們帶來自由,讓他們去過“真正的”生活。樓房墻上,廣告柱上,到處都貼滿了那種幸福生活的照片,真是應有盡有。照片下面印著鮮明的巨大的鉛字:
“節省時間好處多,越來越多!”
或者:“未來屬于節省時間的人!”
或者:“節省時間吧——使你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然而實際卻完全是另一回事。雖然那些節省時間的人比住在圓形露天劇場廢墟附近的人穿得更體面,錢掙得也更多,可以大把大把地花錢,但他們的面孔卻是陰郁的、疲倦的、痛苦的,眼神也是冷漠的。在那種人當中,當然沒有人知道“去找毛毛!”這句話的含義。他們根本沒有一個朋友能夠傾聽自己的心里話,使自己因此變得更聰明、更親切、更開心。不過,即使他們真有那么一個人,他們是否會去找他,也非常值得懷疑——就是真的去了,也許頂多在那兒待五分鐘便趕快離開了。否則他們會認為那是浪費時間。即使他們一定要打發自己的閑暇時間,正如他們所說的那樣,也只是匆匆地享受一點可能的滿足,將精神稍微放松一下而已。
這樣一來,他們就再也不用慶祝什么節日了,既沒有快樂的節日,也沒有嚴肅的節日。對他們來說,甚至連做夢都是罪過。他們最難以忍受的就是安靜。在安靜時,他們會感到一陣陣恐懼向自己襲來,因為他們會想起在實際生活中發生的一切。每當他們感到寧靜的威脅時,就會大聲喧嘩。當然,那不是游樂場上兒童的那種快樂的喧嘩,而是憤怒、憂郁的噪聲。這種聲音正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越來越響地充滿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城市。
一個人是否喜歡自己的工作,或者是否愛做某一件事情,那是無關緊要的——相反,只管干就是了,重要的是應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做更多的工作。
于是,在工廠和辦公大樓里,每個工作崗位上都掛著一個牌子,上面寫道:
時間是寶貴的——不要浪費時間!
或者:
時間是(像)金錢——節省時間吧!
類似的牌子也掛在工廠廠長、公司經理的辦公桌上和他們沙發后面的墻上,掛在醫院的門診部、飯店和百貨大樓里,甚至學校和幼兒園里。總而言之,隨處可見。
終于,大城市越來越明顯地改變了自身的外貌。舊的城區被拆毀、鏟平,建起新的樓房。這樣的樓房,省去了一切人們認為多余的東西。建造這樣的樓房,不僅適合用戶的要求,而且也節省了人力物力,不然的話,他們就得去建造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種樓房。這些新的樓房都建造得千篇一律,但卻省了很多錢,首先是省了很多時間。
在這座大城市的北面,已經擴建起一個巨大的新區,那里矗立著一排排高層住宅,簡直像雞蛋和雞蛋那樣,看不出任何區別。同樣,單調的街道不斷地向前延伸,一直伸向地平線——這樣的井然有序,就像沙漠一樣!同樣,那里人們的生活也是那樣乏味,像繃緊的繩子一樣筆直地通向地平線!因為這里的每一厘米都是經過精確計算的,每一瞬間都是預先安排好了的。
可是,人們似乎并不覺得在節省時間的過程中,實際上省下來的完全是另外一種東西。不過誰也不愿意承認自己的生活變得更乏味、更單調、更冷漠罷了。
最清楚地感覺到這一點的是孩子們,因為大人們再也沒有時間和他們一起玩了。
雖然時間就是生命,但是,生命在人心中。
所以,人們節省的時間越多,屬于他們自己的時間就越少。
(李士勛譯)
《毛毛》創作于1972年,是德國當代幻想文學大師米切爾·恩德在沉寂了12年后的一部長篇力作,也是作者獻給他旅居多年的羅馬城的一份禮物。在這部作品中,作者融會了寓言、童話和小說等各種文體的優勢,講述了一個關于時間、關于生命的故事,也表達了一位有著獨特人文精神的作家對現代人類價值觀的深刻反思。
故事的地點是一座城市,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現代大城市,就像現實中的意大利羅馬,古老而現代。在這樣一座城市的郊外,有一個普通的露天圓形劇場廢墟,雖然幾千年前的人們曾經在那里度過許多美妙而精彩的時光,但現在,它靜靜地湮沒于野草之間,無言地訴說歲月的滄桑。不知從哪一天起,一個叫毛毛的女孩成為了廢墟上的居民。她看上去就像一個可憐的流浪兒,有著瘦弱的身軀、亂蓬蓬的黑色卷發、烏黑的大眼睛,穿著一條用五顏六色布塊縫起來的長裙子和一件肥大的男式夾克衫。附近的人們以前從沒有見過她,但她卻說從記事起就住在這廢墟里了。
毛毛是個傾聽者。她總是一聲不響地看著坐在她面前的人,一雙又大又黑的眼睛充滿了無限的同情。在她的注視下,笨拙的人能夠突然產生機智的思想,無聊的孩子們能夠突然找到樂趣,吵架的雙方能夠發覺自己的過錯,害羞的人能夠突然感到自由自在,心情憂郁的人能夠感到自信和快樂……毛毛還傾聽貓、狗、花、樹、風、雨、星星訴說的故事,在這些宇宙萬物的聲音中總會傳來輕微而鏗鏘的音樂激蕩著她的心房,帶給她美麗的夢。
顯而易見,這是一個意味深長的開頭: 現代化的大城市、古老的劇場廢墟、小女孩,這三者之間所形成的強大戲劇張力和故事推動力提供了一個非常廣闊的文本想象空間。在這個空間里,人物的形象和故事的情節承載著作者的思想展現出動人的面貌。毛毛,這個普通而又神秘的小女孩,已經超越了現實意義上的兒童形象,成為作者表達一種深刻思想的載體。
毛毛有兩個最好的朋友: 清道夫貝波和導游吉吉。這是兩個性格截然相反的人,前者年邁、寡言、遲緩,后者年輕、善辯、機靈;前者努力避免陷入謊言的陷阱,后者則從不費心區分真實與想象。但是,就是這樣兩個處于不同極端的人卻有一個共同的好朋友毛毛。正當毛毛和她的朋友們享受著雖不富裕但卻快樂知足的生活時,無數幽靈般的灰先生出現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們開著豪華的小汽車無孔不入,到處游說人們要節省自己的時間。他們以精確的計算、合乎邏輯的推論使人們不再認為過去的生活是幸福的、合理的。于是,越來越多的人從自己的時間表中取消了養鳥、陪母親、娛樂、靜思等一切不能產生經濟效益的日常活動。“節省時間好處多,越來越多!”“未來屬于節省時間的人!”“時間是金錢!”……類似的廣告和標語一天比一天深入人們的頭腦。人們開始認為只有珍惜時間的人才是一個真正現代和先進的人。再也沒有人去找毛毛傾訴了,因為誰都覺得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
童話以極為寫實的敘述表現了當下生活真實的場景和人們的生存狀態。時間、金錢、成功從沒有像今天這樣構成所謂幸福生活的基礎,而對這種幸福生活的向往也從沒有像今天這樣成為整個社會的主宰。作者把對現代生活的哲學反思以最日常的時間命題為核心加以深入而廣泛地剖析。童話中的灰先生道出了這樣的秘密:“我們絕不能讓人家認出來,任何人都不能知道我們的存在,也不能知道我們在干什么……這是一種艱苦的工作,要一分一秒地擠出人們的壽命……因為他們節省的全部時間,對他們來說已經失去了……啊,你們不知道,你們的時間意味著什么!但我們知道,我們把它們從你們身上,從骨頭縫里給吸出來……”原來,灰先生的真實身份叫“時間竊賊”,它們的生命就是由人們節約下來的時間構成的。
作者以文學想象生動地表現了工業文明所帶來的負面結果。無孔不入的灰先生代表著現代社會中日益強大的物質主義和功利主義,它們以現代化的名義使人類日漸異化。可以這么說,作者以時間為突破口揭示了現代性的種種內在矛盾。
作為一名杰出的幻想文學大師,米切爾·恩德不但使故事散發出犀利的思辨鋒芒,而且還真正以童話的精神點亮了人類的前途。故事中的小女孩毛毛就是作者寄寓全部希望的化身。在童話第一部“毛毛和她的朋友們”中,毛毛是人們牧歌生活的見證者;在童話第二部“灰先生”中,毛毛是危機來臨時的告誡者;而在第三部“時間花”中,毛毛則是整個世界的拯救者。作者讓故事中的英雄以孩子的形象出現在讀者面前,也許同樣寄寓了自己深切的盼望和不渝的信念,正如童話中灰先生說的那樣:“孩子是我們的天敵,如果沒有孩子,人類早就在我們控制之下了。讓孩子節省時間,比讓其他所有人節約時間都難。”所以,作者給這部書起了一個畫龍點睛的副標題:“時間竊賊和一個小女孩的不可思議的故事。”正因為這個不可思議的故事,米切爾·恩德被視作一位真正的浪漫主義者。他和他的作品,就像毛毛和她的朋友們一樣守護著人類的良知和未來。
(陳恩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