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晏子春秋·景公置酒泰山(外上·二)》原文鑒賞
《先秦散文·晏子春秋·景公置酒泰山(外上·二)》原文鑒賞
景公置酒于秦山之上,酒酣,公四望其地,喟然而嘆,泣數行而下。
曰:“寡人將去此堂堂國而死乎!”
左右佐哀而泣者三人。曰:“臣細人也,猶將難死,而況公乎!棄是國也而死,其孰可為乎?”
晏子獨搏其髀①,仰天而大笑曰:“樂哉!今日之飲也!”
公怫然怒曰②:“寡人有哀,子獨大笑,何也?”
晏子對曰:“今日見怯君一,諛臣三③,是以大笑。”
公曰:“何謂諛怯也?”
晏子曰:“夫古之有死也,今后世賢者得之以息,不肖者得之以優。若使古之王者如母有死,自昔先君太公④,至今尚在,而君亦安得此國而哀之?夫盛之有衰,生之有死,天之分也。物有必至,事有常然,古之道也。曷7為可悲?至老尚哀死者,怯也;左右助哀者,諛也。怯議聚居,是故笑之。”
公慚而更辭曰:“我非為去國而死哀也,寡人聞之:‘彗星出,其所向之國⑤,君當之。’今彗星出而向吾國,我是以悲也。”
晏子曰:“君之行義回邪⑥,無德于國。穿池沼,則欲其深以廣也;為臺榭⑦,則欲其高且大也。賦斂如扐奪⑧,誅戮如仇仇。自是觀之, 茀又將出⑨,彗星之出,庸可懼乎⑩?”
于是公懼,乃歸,填池沼,廢臺榭,薄賦斂,緩刑罰,三十七日而彗星亡。
【注釋】 ①髀(bi必):大腿。 ②怫(fu 弗):憤怒的樣子。 ③諛(ya 于):諂媚,奉承。 ④太公:姜姓,名尚(又稱呂望),輔佐周武王滅商,封于齊,為齊國始封之君。 ⑤彗(hui會):星名,俗稱掃帚星,古代認為是禍星、妖星。 ⑥行義:行相,意是行為和表現。⑦榭(xie謝):在高臺上建筑的房舍。 ⑧撝(hui灰):指揮。 ⑨茀(pei佩):星名,即孛(bei備)星。 ⑩庸:豈。
【今譯】 齊景公在泰山上擺設酒晏,酒喝得暢快盡興,景公四面觀看地方的景色,忽然感慨嘆息,一行行眼淚流了下來。
景公道:“寡人將要離開這個堂堂大國而死去嗎?”
左右臣子陪著難過而哭泣的有三個人,異口同聲地說:“臣下都是小人物,也還為死而難過,更何況高貴的國君呢!丟下這樣的國家死去,有誰甘心這樣做!”
唯獨晏子拍著大腿,仰天大笑起來,言道:“真快樂呀!今天的酒宴!”
景公變臉大怒道:“寡人很悲哀,你獨自大笑,為什么?”
晏子回答道:“今天我看到一個膽小怕死的國君,三個奉承的臣子,所以大笑起來。”
景公問道:“什么是諛、怯?”
晏子答道:“自古以來就有死,死讓世上那些賢德的人得到休息,讓不賢不才的人得以隱沒。假若自古以來的君王都不死,那齊國自古昔的太公,就會至今還活著,那么國君你又怎么能享有這個國家而為國家悲傷呢?一切事物有盛有衰,有生有死,這是自然范圍內的事,物有它的極限,事有它的常態,這是自古以來的道理。有什么值得動情悲哀的?一個人到了老年還難過怕死,這是怯懦的表現;左右陪著難過的,是阿諛奉承。怯懦的和謅媚的湊合到一起,所以我笑起來。”
景公羞慚而改口道:“我并非為了離開這個國家而死感到悲哀,是我聽說:‘掃帚星出現了,它指向的國家,國君就該當受禍。’如今彗星出現正向著齊國,我因為這個才難過。”
晏子說道:“國君的行為表現很邪惡,對國家沒有德惠。你挖掘池沼,就設法讓它又深又廣,修建樓臺館舍,就想讓它又高又大。你征賦斂財如同指揮搶動,殺戮百姓如同對待仇敵。從這看來,孛星又將出現了,這彗星出現,哪里值得恐懼?”
于是齊景公怕起來,立刻從泰山回來,填平池沼,停止臺榭的工程,減輕賦斂,緩和刑罰,過了三十七天彗星就消失了。
【集評】 民初·張之純《諸子菁華》:“泣者泣,笑者笑,怒者怒,想見當時醉態。說理透徹,自是見道之言。”
【總案】 這是一篇譏刺“怯君”和嘲笑“諛臣”的政治笑話。
齊景公在泰山置酒作樂,忽然產生怕死的念頭,但這并不是一般人好生惡死的常情的流露,而是貴族諸侯因貪戀享樂生活而怕死的情緒的表現。故事里左右諛臣群起而“佐哀”,作者將他們的媚態刻畫得淋漓盡至。
晏子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怯君一”、“諛臣三”,他對“怯”與“諛”的論述頗具哲理深意,他所說的“天之分”、“古之道”帶有樸素的唯物主義色彩。晏子借解釋彗星之機,嚴厲地指出景公“賦斂如“㧑”奪,誅戮如仇仇”的行為,作者對他的描寫進一步突出了晏子智臣賢相的形象。故事里有的細節極為傳神,人物形象的對比顯現出作者鮮明的愛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