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康王之誥第二十五》譯文與賞析
康王之誥第二十五
康王之誥第二十五
【原文】
康王既尸天子,遂誥諸侯,作《康王之誥》。王出,在應門之內[1546],太保率西方諸侯入應門左[1547],畢公率東方諸侯入應門右[1548],皆布乘黃朱[1549]。賓稱奉圭兼幣[1550],曰:“一二臣衛敢執壤奠[1551]。”皆再拜稽首。王義嗣[1552],德答拜[1553]。太保暨芮伯咸進[1554],相揖[1555]。皆再拜稽首[1556]。曰:“敢敬告天子,皇天改大邦殷之命,惟周文武誕受羑若[1557],克恤西土[1558]。惟新陟王畢協賞罰[1559],戡定厥功[1560],用敷遺后人休[1561]。今王敬之哉!張皇六師[1562],無壞我高祖寡命[1563]。”
【注釋】
[1546]出:出廟門。應門之內:宗廟在應門之內,朝位也在門內,康王在此準備接見群臣。
[1547]太保:召公。當時為西伯,是西方諸侯之長,所以他率領著西方諸侯。
[1548]畢公:當時為東伯,是東方諸侯之長,所以他率領著東方諸侯。
[1549]布乘:《白虎通》寫作“黼黻”,諸侯的禮服。黃朱:按黃朱指芾。諸侯禮服上的蔽膝叫芾,芾是朱黃色。這是用顏色代指事物。
[1550]賓:通“儐”。接待諸侯和贊禮的官員。稱:呼,傳呼。奉:獻。圭:命圭。幣:貢物。
[1551]臣衛:蕃衛的臣仆,諸侯自謙之詞。敢:表敬副詞。壤:土產。奠:獻。
[1552]義嗣:禮辭,依禮辭謝,不堅決拒絕。“辭”和“嗣”古通用。
[1553]德答拜:王禮辭之后,又升位答拜。德,升。
[1554]咸:一同。
[1555]相揖:太保和芮伯互相作揖。
[1556]再拜稽首:二人向王再拜叩頭。
[1557]誕:大。羑若:嘉休。羑,引申為善。若,也是善。
[1558]恤:安。
[1559]陟:終,逝世。新終王,指成王。畢:盡,完全。協:和,適。協賞罰,使賞罰適宜。
[1560]戡:克,能夠。
[1561]敷:普遍。
[1562]張皇:張大,加強。六師:六軍。
[1563]無:通“毋”,不要。壞:敗壞。高祖:周文王。寡命:大命。
【譯文】
康王即位以后,作《康王之誥》詔告諸侯。王走出祖廟,來到應門內。太保召公率領西方的諸侯進入應門左側,畢公率領東方的諸侯進入應門的右側,他們都穿著繡有花紋的禮服和朱黃色的禮服。贊禮的官員傳呼進獻命圭和貢物,諸侯走上前,說:“眾位王室的護衛向王奉獻土產。”諸侯都再拜叩頭。王依禮辭謝,然后升位答拜。太保召公和芮伯同走向前,互相作揖后,同向王再拜叩頭。他們說:“恭敬地稟告天子,偉大的天帝更改了大國殷的命運,我們周國的文王武王大受福祥,能夠安定西方。新逝世的成王,賞罰完全合宜,能夠成就文武的功業,因此把幸福普遍地留給我們后人。現在王要敬慎啊!要加強王朝的六軍,不要敗壞我們高祖的大命!
【原文】
王若曰:“庶邦侯甸男衛[1564],惟予一人釗報誥[1565]。昔君文武丕平[1566],富不務咎[1567],厎至齊信[1568],用昭明于天下。則亦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1569],用端命于上帝[1570]。“皇天用訓厥道[1571],付畀四方[1572]。乃命建侯樹屏[1573],在我后之人[1574]。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顧[1575],綏爾先公之臣服于先王[1576]。雖爾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用奉恤厥若[1577],無遺鞠子羞[1578]!”群公既皆聽命[1579],相揖,趨出。王釋冕[1580],反[1581],喪服[1582]。
【注釋】
[1564]侯甸男衛:指侯甸男衛的諸侯。
[1565]報:猶復。
[1566]昔君方武丕平:《墨子·兼愛下》:“古有文武,為政均分,嘗賢伐暴,勿有親戚兄弟之所何。”這是丕平的最好解釋。
[1567]富不務咎:富,仁厚。咎,刑罰。對人民仁厚而不務刑罰。
[1568]厎:致。至:行,施行。齊:中正之道。
[1569]保乂:安治。
[1570]端:始,才。命:被命。
[1571]訓:順。
[1572]付畀:給予,賜予。
[1573]建侯:分封諸侯。樹屏:樹立屏蔽,即樹立保衛力量。
[1574]在:眷顧。
[1575]伯父:天子稱同姓諸侯叫伯父。尚:庶幾。胥:互相。暨:愛。顧:顧念。
[1576]綏:通“緌”,繼承。
[1577]奉:助。恤:收。若:善。
[1578]鞠子:稚子,康王自稱。
[1579]群公:指三公和諸侯群臣。
[1580]釋:解去,脫下。釋冕,謂脫下吉服。
[1581]反:同返,返回守喪的路寢旁室。
[1582]喪服:穿上喪服。
【譯文】
王這樣說:“侯甸男衛的各位諸侯!現在我姬釗答復你們的教導。先君文王武王很公平,仁厚而不濫施刑罰,致力實行中信,因而光輝普照天下。還有像熊羆一樣的勇武的將士,忠貞不渝的大臣,安定治理我們的國家,因此,才被上帝加以任命。“上天順從先王的治理之道,把天下交給先王。先王于是命令分封諸侯,樹立蕃衛,眷顧我們后代子孫。現在,我們幾位伯父希望你們互相愛護顧念,繼續如你們的祖先臣服于先王。雖然你們身在朝廷之外,你們的心不可不在王室,要輔助我得到吉祥,不要把羞辱留給我!”眾位大臣都聽完了命令,互相作揖,快步走出。康王脫去吉服,返回居喪的側室,穿上喪服。
【解析】
誥,誥命。康王之誥,是康王即位時的誥命。本篇主要記載周康王即位后的第一篇誥詞。《史記·周本紀》:“成王既崩,太子釗遂立,是為康王。康王即位,遍告諸侯宣告以文、武之業以申之,作《康誥》。”這篇誥詞闡明了尚德慎刑、敬天愛民的道理,具體規定了施刑的準則和刑律的條目,強調用德政教化殷民,鞏固周王朝的統治。它反映了周公的統治思想和司法制度,是一篇重要文獻。全篇分六段。第一段記作誥的時間地點和有關人物。第二段闡明文王武王使用明德慎罰的政策而得了天下。第三段告誡康叔要盡心講求治道,愛護殷民。第四段告誡康叔用刑的準則和刑律,要他謹慎用刑。第五段告誡康叔要用德政感化殷民。第六段告誡康叔要聽從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