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鉅夫·褧齋銘并序》原文注釋與譯文
《程鉅夫·褧齋銘并序》原文注釋與譯文
郭靖州履字元坦,沉敏端實,好學不眩②,名其讀書之室曰褧齋,廣平程某為之銘曰:
古之君子,學也為己③,不患莫知,患不知此。如彼衣錦,猶尚之褧,外雖暗然④,內則甚炳⑤。玉韞山輝,珠藏淵媚⑥。茍有諸內,物豈能蔽⑦。鼓鐘于宮,聲聞于外。謂人不聞,我則已聵⑧。魚在于沼,亦匪克樂。謂人不見,我則已惑。莫見乎隱⑩,莫顯乎微(11)。翼翼其心(12),曖曖其輝(13)。大禹不矜(14),庶士交正(15)。顏子若虛,后世稱圣。敝缊非恥(16),懸鶉非窮(17)。君子存誠(18),執乎中庸(19)。郭氏元坦,惟簡惟淡。我銘褧齋,以作爾監。
【注釋】
①褧(jiong):麻布制的單罩衣。《詩·衛風·碩人》:“衣錦褧衣。”朱熹《集傳》:“錦,文衣也;缊,禪也。錦衣而加罩焉,為其文之太著也。”
②眩:眩耀。眩通“炫”。
③為己:為了充實自己。《論語·憲問》:“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朱熹注:“程子曰:‘為己,欲得之于己也。’”
④暗(an)然:不鮮明的樣子。
⑤炳:光明,顯著。
⑥韞(yun):蘊藏。陸機《文賦》:“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
⑦蔽:遮蔽。
⑧聵(kui):天生耳聾。
⑨沼(zhao):水池。匪:通“非”。克樂:能樂。《孟子·萬章上》:“昔者有饋生魚于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悠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⑩隱:暗處。
(11)微:細事。
(12)翼翼:恭敬貌。《詩·大雅》:“令儀令色,小心翼翼。”
(13)曖(ai)曖:昏暗貌。
(14)矜(jin):自以為賢能。
(15)庶士:眾士。
(16)缊(yun):指缊袍,以亂麻為絮的袍子。《論語·子罕》:“衣敝缊袍,與衣狐裘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
(17)懸鶉:鵪鶉尾禿,像補綻百結,形容衣服破爛。《荀子·大略》:“子夏貧,衣若懸鶉。”
(18)存誠:謂心懷坦誠。《易·乾》:“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孔穎達疏:“言防閑邪惡,當自存其誠實也。”
(19)中庸:儒家倫理思想,認為處理事情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的態度,是最高的道德標準,也是處理事物的基本原則。
(20)監:通“鑒”,借鑒,參考。
【譯文】
靖州守郭履字元坦,沉靜敏捷正直忠實,好學,不炫耀。給自己讀書之室命名為褧齋,廣平程某為他寫銘說:
古代的君子,學習是為了充實自己,不怕人家不知道自己,怕的是不知道這一點。如同穿錦繡衣服,還穿上麻布的單罩衣。外面雖然不鮮明,內部則光彩燦爛。石頭里含有玉而使山有光輝,水里含有珍珠而使深潭明媚。假如內部有了,外物豈能遮蔽。在室內敲鐘,聲音在外面聽得見。說人家聽不到,那是我已經聾了。說魚在池沼中,實際上已經不能快樂了。說人家沒見到,那是我已經糊涂了。不要在暗處看見自己的罪惡過錯,也不要在小事上顯露自己的罪惡過錯。小心翼翼,外表昏暗,內部有光輝。大禹不自負,眾士都變成正人。顏淵虛心,后世稱他為圣人。穿著破衣裳并不是恥辱,穿著補丁羅補丁的衣服也不是困厄。君子心胸坦蕩,保持中庸。郭元坦風格簡淡。我給褧齋寫銘,作為你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