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公孫龍子·白馬論(節選)》原文鑒賞
《先秦散文·公孫龍子·白馬論(節選)》原文鑒賞
白馬非馬,可乎?
曰: 可。
曰:何哉?
曰: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 白馬非馬。
曰:有白馬不可謂無馬也。不可謂無馬者,非馬也①?有白馬為有馬,白之②,非馬何也?
曰:求馬,黃、黑馬皆可致;求白馬,黃、黑馬不可致。使白馬乃馬也,是所求一也③。所求一者,白者不異馬也。所求不異,如黃④、黑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與不可,其相非明⑤。故黃、黑馬一也,而可以應有馬,而不可以應有白馬,是白馬之非馬,審矣!
曰:以馬之有色為非馬,天下非有無色之馬也。天下無馬,可乎?
曰:馬固有色,故有白馬。使馬無色,有馬如已耳⑥,安取白馬?故白者非馬也。白馬者,馬與白也,白與馬也⑦,故曰:白馬非馬也。
曰:馬未與白為馬,白未與馬為白。合馬與白,復名白馬。是相與以不相與為名,未可。故曰:白馬非馬未可。
曰:以有白馬為有馬,謂有白馬為有黃馬,可乎?
曰:未可。
曰:以有馬為異有黃馬,是異黃馬于馬也。異黃馬于馬,是以黃馬為非馬。以黃馬為非馬,而以白馬為有馬,此飛者入池而棺槨異處⑧,此天下悖言亂辭也。
……
【注釋】 ①也:同“耶”。 ②自之:用白去稱呼。 ③一:相同,一致。 ④如:而。 ⑤其相非,二者互相矛盾。明:明顯。⑥如已:而已。 ⑦白與馬也:原作“馬與白馬也”,據龐樸《公孫龍子譯注》校改。 ⑧飛者應上翔,棺槨應相依。二語比喻對方邏輯混亂。
【今譯】 客人說:說白馬不是馬,可以嗎?
主人說:可以。
客人說:為什么呢?
主人說:馬這個詞,是用來稱呼形體的,白這個詞,是用來稱呼顏色的。稱呼顏色的詞,不是稱呼形體的。所以說:白馬不是馬。
客人說:有白馬,不可以說沒有馬。既然不可以說沒有馬,(那么,白馬)不是馬嗎?有白馬既然是有馬,為什么說用白來稱呼的馬,不是馬呢?
主人說:如果要找馬,黃馬、黑馬都可以送去。如果要找白馬,黃馬、黑馬就不可以送去。假使白馬是馬,那么所要找的馬是一樣的。要找的馬是一樣的,白色的馬和馬就沒有區別。要找的馬既然沒有區別,而黃馬、黑馬有時可以算數,有時又不算數,為什么呢?可以和不可以,二者互相矛盾,是很明顯的,所以把黃馬和黑馬看成一樣,可以回答說有馬,然而卻不可以回答說有白馬。這樣看來,白馬不是馬,是清楚不過的。
客人說:以為馬有了顏色就不是馬,天下又沒有不帶顏色的馬,那么說天下沒有馬,可以嗎?
主人說:馬本來是有顏色的,所以有白馬,假使馬沒有顏色,那就只有馬而已,哪兒去找白馬呢?所以白的東西不一定是馬。所謂白馬,是馬與白的結合。既然是白和馬的結合所以說白馬不是馬。
客人說:馬在未和白結合之前只能叫馬,白在未和馬結合之前只能叫白。把馬與白結合一起,又合稱為白馬。那只是因為把結合起來的概念用沒有結合的概念來稱呼,是不可以的。所以說,白馬非馬是不可以的。
主人說:把有白馬當作有馬,就把有白馬當作有黃馬,可以嗎?
客人說:不可以。
主人說:把有馬和有黃馬區別開,這就是認為黃馬有異于馬。區別黃馬為馬,就是認為黃馬不是馬。認為黃馬不是馬,卻認為自馬是馬。這好比把空中飛的說成是投入水池,把棺與槨說成是不在一起。這真是天下的胡言亂語。
……
【集評】 梁·劉勰:“公孫之白馬、孤犢,辭巧理拙。”《文心雕龍·諸子》
明·楊慎:“其辯既淫,其辭復逼。讀至‘馬馬’,幾堪噴飯,然而兩言用剝,細入牛毛,令人更能置一翻復否?”(《先秦五子全書》)
明·王鳳洲:“設為問答,以申辯說。”
明·莊定山曰:“先設為問答,以開異端。”(《諸子匯函》卷七)
明·朱養純:“輾轉挑辯,見馬稱白之由。”“又從色翻出一段煙波,愈雋永。”(《各諸名家批點諸子全書》)
【總案】 本文是公孫龍的代表作,集中討論“白馬非馬”問題。作者認為,馬這個概念是表示形體的,白這個概念是表示顏色的。而表示形體的概念不同于表示顏色的概念,所以說白馬不是馬。他從概念的內涵嚴格區分“白馬”與“馬”的不同,看到了特殊概念與一般概念的差異,這對于古代辯證思維的發展,是有所貢獻的。但他不懂得一般寓于個別,無個別便無一般;從強調白馬不是一般意義的馬,進而推出白馬不是馬的荒謬結論。這就割裂了個別和一般的統一關系,陷入了詭辯論。全文以主客問答設論,節節深入,反復申說,在先秦論辯文中,獨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