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明《三朝北盟會編》中國名著簡介
作者: 王瑞明
《三朝北盟會編》分上中下三帙,上帙二十五卷,中帙七十五卷,下帙一百五十卷,全書共二百五十卷。中帙之末,有諸錄雜記五卷,因為這些史料無法按年月編排,只有抽出來另行處理。這部書包括的時間從公元1117年(宋代政和七年)海上之盟,到公元1161年(紹興三十一年),前后四十五年,經歷徽宗、欽宗、高宗三朝,因此名曰《三朝北盟會編》。年經月緯,按日記事,凡敕、制、誥、詔國書、書疏、奏議、記序、碑志,均照錄無遺,都是照錄原文,不加刪削,也不予論斷,是非曲直,一并保留,因此名其書曰“會編”。這是研究宋金關系的重要史料書,對宋金通和、用兵之事,有詳細記載;對金國政治制度、社會風俗也保存了不少史料。
編撰人徐夢莘(公元1126-1207年),字商老,臨江(今江西清江)人。他生長在兵荒馬亂之際,他懂事以后,渴望了解那個苦難時代的前因后果。考中進士后,曾任南安軍(江西大余)教授,后改知湘陰(湖南湘陰),繼調任廣西轉運司主管文字,又知賓州(廣西賓陽縣南),乘宦游四方之機,搜羅野史及其他文書,把一些史料進行分類排比,對有分歧的史料,通過細致的考證,加以訂正,寫成這一部編年體的史書。自汴京淪陷,國都南移,其間治亂得失,從這部編年體的史書上,不僅可以知其然,而且更可知其所以然。他寫這部書下了很深的功夫。當時正在編修高宗實錄,修撰楊公輔等十人寫報告要徐夢莘所編之書,臨江軍奉圣旨抄錄了一份,對史官有很大幫助。徐夢莘所編書目內有百余家,為史館所無。因此,史官對徐夢莘的博學多識,深為欽佩,一面大力推薦他,一面要抄錄其全書。
《三朝北盟會編》也有缺點。所記金人事跡,往往傳聞失實;引用臣僚札奏,多夸張沒有根據,也一概照錄全文,不加選擇。但這部書史料豐富,引用的書有一百零二種,雜考私書八十四種,金國諸錄十種,共一百九十六種,而文集之類,尚不計其數。在南宋諸野史中,除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以外,未有能比它更詳細的。本書長期只有抄本流傳,清光緒年間的刊本,不夠完善。徐夢莘寫成這部書后,把一些遺漏的史料續編為五十卷,書名《北盟集補》,另外尚有《會錄》及《讀書記忘》等書,可惜皆已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