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其《高僧傳》中國名著簡介
作者: 金其
《高僧傳》十四卷,南朝梁釋慧皎撰。
慧皎(公元497-554年),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他本身就是一位高僧,《續高僧傳》上有他的傳,但非常簡略,生平事跡不詳。在慧皎之前,有人撰寫過《名僧傳》,慧皎不滿“名僧”二字,故作《高僧傳》,他在本書《序》中寫道:“前代所撰,多曰名僧。然名者實之賓也,若實行潛光,則高而不名;若寡德適時,則名而不高,本非所紀。高而不名,則備今錄。故省名音,代以高字?!币愿呱疄槊?,有超絕塵世之意,所以他是寫的一部漢魏六朝的高隱傳。同時也反映了他對當時佛門子弟的看法。
本書為類傳體,共分十門,即:《譯經》三卷、《義解》五卷、《神異》二卷、《習禪》、《明律》共一卷、《亡身》、《誦經》共一卷、《興?!贰ⅰ督泿煛?、《唱導》共一卷。每門內為若干高僧列傳,皆標明何時何地何人,如:《漢洛陽白馬寺攝摩騰》、《吳建業建初寺康僧會》或《晉長安鳩摩羅什》等等。自后漢至梁初,共正傳二百五十七人,附見者二百余人。又,本書每門之后,均有評論。
本書主要記述僧家事跡,但有較高的史料價值,能補充史書記載之不足,例如《世說新語》中涉及到的僧人二十來個,見于《晉書·藝術傳》的僅佛圖澄一人,但十之八九均見于《高僧傳》。著名的支道林,《世說新語》中出現過四五十次,《晉書》無傳,本書中卻有一篇很長的傳。能補充史書所未載的人物和事跡還不少。僧人雖離俗出家,但與社會政治不能毫無關系,有時甚至關系甚大,故可供參考。也還有一些能勘誤的材料。
其次,書中保存著豐富的中西交通史料。有許多西域僧人到內地講譯佛經的記載,也有不少內地沙門西行求法的記載,他們“西渡流沙”,歷盡千辛萬苦,同時保留一些沿途的風土人情和中西交通資料。
再從佛教史的研究看,本書的資料更為寶貴。
本書創例之后,唐釋道宣又作《續高僧傳》三十卷,接著《高僧傳》一直寫到唐朝初年,有正傳四百八十五人,附見二百十九人。體例大體相同,也分十門,名目略有增改,每門之后也有論述?!陡呱畟鳌分谄仓畷r,故記南方的較多,而北方較略;《續傳》著于統一之時,文獻較完備,故搜羅比較廣。故后者史料價值更高。以后,還有宋釋贊寧的《宋高僧傳》三十卷和明代沙門如惺輯錄的《明高僧傳》,實際上是宋代和明代所修,并非宋代和明代高僧之傳。各書皆名《高僧傳》,后人刻書,有的就把第一部叫《高僧傳初集》,《續傳》叫《二集》,《宋傳》叫《三集》。慧皎的《高僧傳》或稱《梁高僧傳》,以區別于后出之書。
《高僧傳初集》有金陵刻經處的單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