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xué)生《寄黃幾復(fù)》古詩詞鑒賞
作者: 童繼紅崔承樞魏惠明
【原詩】: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1)。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2)。
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煙藤(3)。
【原詩作者】:黃庭堅
【導(dǎo)讀入境】:
黃庭堅與黃幾復(fù)少年交游,感情很深,為幾復(fù)寫過很多詩。這首詩寫于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此時黃庭堅與黃幾復(fù)已分別十年。當時黃幾復(fù)在廣州四會縣,詩人在德州德平鎮(zhèn),這兩個地方都是沿海地域。
我和老友幾復(fù)一個在北海,一個在南海。隔海相望,彼此懷念卻不得相見。聽說有鴻雁傳書的可能,我就托雁兒捎幾封信去,雁兒卻謝絕了。是為了那“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原因嗎?想那很久以前,春風和煦,桃李芬芳。我們把酒論詩,山南海北,海闊天空。何等灑脫,又是何等愜意。而今,你我各自飄泊江湖。每逢夜雨,獨對孤燈,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這般痛人心脾的日子已延續(xù)了十年之久。當初“桃李春風一杯酒”的歡會何其短促,而這“江湖夜雨十年燈”的飄泊又是多么漫長。現(xiàn)在你作為一個縣的長官,清正、廉潔,家中貧窮無所有。你是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了治國救民之中。你不求“良醫(yī)”虛名,為民辦實事,而且還像從前那樣好學(xué)不倦。可結(jié)果呢?卻多年得不到升遷,只能在充滿瘴氣的藤林隔著溪水聽那猿猴發(fā)出的哀鳴。
【賞析】:
這是一首反映老友間離別之情的詩。詩的內(nèi)容情真意厚,感人至深。在寫法上充分利用了對照的手法,“桃李春風”與“江湖夜雨”這是“哀”與“樂”的對照,“一杯酒”與“十年燈”這是“少”與“多”的對照。“一杯”歡情顯得那么短暫,“十年”又是那么綿綿無期。快樂與失望、暫聚與久別、往日的交情與眼前的思念都在強烈的對照中表現(xiàn)出來,令人回味無窮。
另一個特點就是善于用典,“寄雁傳書”這是一個用得很普遍的典故。杜甫在秦州作《天末懷李白》詩里說:“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強調(diào)音書難達。說“幾時到”已是用法嫻熟,然而,黃詩卻在信手拈來之時,用了與眾不同的說法,“寄雁傳書——謝不能”,立刻變陳熟為生新,點鐵成金。“三折肱”,本出自《左傳·定公十三年》記載的一句古代成語,黃詩化用了“三折肱,知為良醫(yī)”的典故,稱贊了他的老朋友黃幾復(fù)善于治國為民的政績。
【思考題】:
這首詩和杜甫的《天末懷李白》在內(nèi)容上有些相似,試比較兩詩表現(xiàn)手法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