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正宮〕醉太平 譏貪小利者》古詩詞鑒賞
作者: 王之文張國生劉桂蘭
【原詩】:
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鵪鶉嗉里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1),虧老先生下手(2)!
【原詩作者】:無名氏
【導讀入境】:
元代統治者瘋狂地聚斂財富,層層盤剝,致使勞動者無法忍受。此曲正是他們憤怒的控訴:
你們這些貪婪的吸血鬼啊,居然能從燕子口里奪泥,從針尖上削鐵,從泥菩薩臉上刮金粉。原本都被你們搜刮凈了,你們也決不罷手。
還要剖開鵪鶉那小得可憐的嗉子去尋找一顆豌豆,斬斷鷺鷥那又瘦又細的腿去剔取一點精肉,翻開蚊子那干干癟癟的肚子去刮取一點油脂……你們這些大大小小的貪婪的吸血鬼啊,虧你們下得手!
【賞析】:
這是一首具有很強藝術感染力的小令。通過夸張手法的運用,無情地諷刺鞭撻了大大小小的貪官污吏地主豪紳對勞動者殘酷壓榨的罪行。
在現實生活中,當然不會有人去燕口奪泥,針頭削鐵、佛面刮金,也不會有人去嗉里奪豆、腿上劈肉、肚里刳油,但剝削者的貪婪、對勞動人民的無情壓榨,確是比比皆是。作者選擇“燕口奪泥”等六個生動形象的比喻,把剝削階級的本性夸張到了近乎荒唐可笑的地步。看似不合理的變形,實際表現了最大的合理性。正是這種藝術夸張,突出了剝削階級貪婪殘忍的本質特征,使人們深刻地認識到剝削階級唯利是圖、貪得無厭的罪惡本質。
樸實生動、形象逼真的語言也增添了小令的藝術感染力。如最后一句的“虧老先生下手”這六個字,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特別是“奪”、“削”等幾個動詞的使用,把剝削者肆意搜刮、魚肉百姓的丑惡嘴臉活現于讀者面前,更顯示作品尖銳潑辣的諷刺風格。
【思考題】:
1.摘出此曲中的七個動詞,體會它們的生動表現力。
2.此曲中有六個比喻句,分為兩組。在諷刺的程度上,是兩組同等并列呢?還是一組比另一組更深呢?請談談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