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金帶》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愿得金帶
【原典】
康定①間,元昊②寇邊,韓魏公③領(lǐng)四路招討,駐延安④。忽夜有人攜匕首至臥內(nèi),遽搴(qiān)⑤幃帳,魏公問:“誰何⑥?”曰:“某來殺諫議。”又問曰:“誰遣汝來?”曰:“張相公遣某來。”蓋是時,張?jiān)呦膰檬乱病N汗珡?fù)就枕曰:“汝攜予首去。”其人曰:“某不忍,愿得諫議金帶,足矣!”遂取帶而出。明日,魏公亦不治此事。俄有守陴卒報(bào)城櫓⑧上得金帶者,乃納之。時范純祐⑨亦在延安,謂魏公曰:“不治此事為得體,蓋行之則沮國威⑩。今乃受其帶,是墮賊計(jì)中?矣。”魏公握其手,再三嘆服曰:“非琦所及。”
【注釋】
①康定:北宋仁宗年號(1040~1041)。②元昊:李元昊,西夏開國皇帝,黨項(xiàng)族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之后,李姓為唐所賜。1038年自立為帝,脫離宋朝,國號“大夏”,亦稱“西夏”,定都興慶府。建國后多次與宋、遼交戰(zhàn),于三川口、好水川及定川砦等戰(zhàn)中擊敗北宋,于賀蘭山之戰(zhàn),大勝遼國,奠定西夏在遼、宋兩國的地位。晚年沉湎酒色,好大喜功,被其子寧令哥所弒,死后葬于泰陵。③韓魏公:即韓琦。注見“不形于言”條。④延安:古稱延州,歷來是陜北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和軍事中心。⑤搴(qiān):同“褰”,撩起。⑥誰何:是誰。⑦張?jiān)涸麖堅(jiān)矗彼斡琅d軍路華州華陰縣人,久困科場之后,忿而投奔西夏,為了迎合西夏,特更名為張?jiān)〉梦飨闹骼钤坏闹赜茫胂牧辏群髶?dān)任過國相、太師、中書令等,慶歷四年(1044)病死。⑧城櫓:城上望樓。⑨范純祐:字天成,范仲淹長子。性英悟自得,尚節(jié)行。事父母孝,未嘗違左右,不應(yīng)科第。及仲淹以讒罷,純祐不得已,蔭守將作監(jiān)主簿,又為司竹監(jiān),以非所好,即解去。從父之鄧,得疾昏廢,臥許昌。凡病十九年卒,年四十九。《宋史》卷三百一十四有傳。⑩沮國威:敗壞了國家的名聲。?墮賊計(jì)中:中了敵人的計(jì)謀。
【譯文】
宋朝康定年間,韓琦為了抵御西夏元昊的侵犯,帶領(lǐng)四路軍馬討伐,部隊(duì)駐扎在延安。夜里忽然有人拿著匕首來到韓琦的臥室,用力掀開床上的幃帳。韓琦問道:“你是什么人?”對方回答道:“我來殺你。”韓琦又問:“是誰派你來的?”對方回答說:“是張相公派我來殺你。”當(dāng)時,張?jiān)谖飨恼趫?zhí)政。韓琦重新躺下來,從容地說:“你把我的頭拿去吧!”那個人說:“我不忍心殺你,只要把你的金帶拿走就行了。”于是殺手拿走了韓琦的金帶。第二天,韓琦也沒有處理這件事。過了一會兒,守城墻的士兵報(bào)告說,在城樓上撿到一條金帶。韓琦于是收回了金帶。當(dāng)時范純祐也在延安,他對韓琦說:“你不處理這件事是十分得體的,如果處理了,就會有損于國家的威望。現(xiàn)在你承認(rèn)了金帶,就證明敵方拿到了主帥的東西,卻是中了敵人的奸計(jì)了。”韓琦握著他的手,再三佩服地說:“這不是我韓琦所能想到的。”
【延伸閱讀】
武俠小說里面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節(jié):某貪官囂張跋扈,草菅人命,突然某天一覺醒來,胡須被人割走,于是大驚失色,氣焰頓消。這就是所謂的震懾的效果,如果此人還罪不至死的話。《左傳》也講過類似的故事,宣公十五年,楚宋戰(zhàn)爭在即,“宋人懼,使華元夜入楚師,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雖然,城下之盟,有以國斃,不能從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聽。’子反懼,與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西夏的殺手也登上了韓琦的床,卻沒有下手,或許是仰慕他的人品,但是帶走他的佩帶,張揚(yáng)于外,也足以擾亂軍心。如果軍中得知主帥曾遭人劫持,敵人來軍帳如若無人之境,那種震駭可想而知。韓琦沒有處理張揚(yáng),自然是明智的,倒不見得是自己的大度。但是聰明謹(jǐn)慎如韓琦,也有疏漏處,在范純祐的點(diǎn)醒之后,他深為嘆服,正所謂機(jī)關(guān)重重,防不勝防。在這場金帶事件中,韓琦無疑是失敗者,既受困于西夏,又落敗于范純祐,但是從韓琦個人的形象來看,卻反而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一則是命懸一線時,坦然無懼所顯示的勇敢;一則是大難過后,以國事為重所顯示的忠誠;一則是考慮欠周時,從善如流所顯示的謙虛。常人只要能做到其中一項(xiàng),就足以傲人了。或許正是韓琦的良好形象,才使得他能夠化險(xiǎn)為夷。正如殺手鈕麂受晉靈公的命令,去行刺大臣趙盾,但是在目睹趙盾的勤勉行跡之后,不忍下手,觸槐而死。人格的感召力量是巨大的,但是這種力量卻是平日里悉心積攥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