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研究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鬼谷子》研究

《鬼谷子》研究文獻

一、《史記》

司馬遷[1]

1.《史記·蘇秦列傳》:“蘇秦者[2],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于齊,而習之鬼谷先生。”“蘇秦兄弟三人,皆游說諸侯以顯名,其術長于權變。而蘇秦被反間以死,天下共笑之,諱學其術。然世言蘇秦多異,異時事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夫蘇秦起閭里,連六國從親,此其智有過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時序,毋令獨蒙惡聲焉。”

裴骃《史記集解》[3]:“徐廣曰[4]:潁川陽城有鬼谷,蓋是其人所居,因為號。”“《風俗通義》曰[5]:鬼谷先生,六國時縱橫家。”“《鬼谷子》有揣摩篇也。”司馬貞《史記索隱》[6]:“蘇秦,字季子。蓋蘇忿生之后,己姓也。譙周曰[7]:‘秦兄弟五人,秦最少。兄代,代弟厲,及辟、鵠,并為游說之士。’此下云:‘秦弟代,代弟厲也。”’“鬼谷,地名也。扶風池陽、潁川陽城并有鬼谷墟,蓋是其人所居,因為號。又,樂壹注《鬼谷子》書云[8]:‘蘇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王劭云:‘《揣情》《摩意》是《鬼谷子》之二章名。’非為一篇也。”張守節《史記正義》[9]:“《戰國策》云:‘蘇秦,洛陽乘軒里人也。’《藝文志》云[10]:‘《蘇子》三十一篇。在縱橫流。’”

2.《史記·張儀列傳》:“張儀者[11],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術。蘇秦自以不及張儀。”張守節《史記正義》:“《藝文志》云:《張子》十篇。在縱橫流。”

3.《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甘茂,非常士也。其居于秦,累世重矣。自殽塞及至鬼谷,其地形險易皆明知。”司馬貞《史記索隱》:“徐廣云:‘在陽城。’劉氏云:‘此鬼谷,在關內云陽。’是也。”張守節《史記正義》:“劉伯莊云:‘此鬼谷,關內云陽,非陽城者也。’案:陽城鬼谷時屬韓,秦不得言置之。”

4.《史記·太史公自序》:“故曰:‘圣人不朽,時變是守。虛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綱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司馬貞《史記索隱》:“故曰‘圣人不朽’至‘因者君之綱’,此出《鬼谷子》,遷引之,以成其章,故稱‘故曰’也。”張守節《史記正義》:“言圣人教跡不朽滅者,順時變化。”

注釋

[1]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其代表作《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

[2]蘇秦:鬼谷子的學生,戰國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他說服山東六國合縱抗秦,曾經佩帶六國的相印。

[3]裴骃:南朝著名的史學家,為《史記》作了集解。

[4]徐廣:東晉學者,《南史》有傳。著有《晉紀》《車服儀注》等。

[5]《風俗通義》:應劭作。應劭,東漢末年學者,著述頗多。

[6]司馬貞:唐玄宗開元年間學者,為《史記》作索隱,并補《三皇本紀》。

[7]譙周:三國蜀漢史學家,著有《古史考》等。

[8]樂壹:南朝蕭梁時代學者。

[9]張守節:唐朝開元年間史學家,為《史記》作正義。

[10]《藝文志》:班固《漢書》十志之一,著錄先秦以及漢朝作家作品。

[11]張儀:鬼谷子學生,跟蘇秦是同學。他向秦王進獻連橫計謀,破壞六國的合縱,是縱橫家中連橫派的代表人物。

二、《說苑·善說》

劉向[1]

孫卿曰[2]:“夫談說之術,齊莊以立之,端誠以處之,堅強以持之,譬稱以喻之,分別以明之,歡欣憤滿以送之,寶之,珍之,貴之,神之。如是,則說常無不行矣。……”鬼谷子曰:“人之不善而能矯之者,難矣!說之不行、言之不從者,其辯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辯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能入于人之心,如此而說不行者,天下未嘗聞也。此之謂善說。”子貢曰[3]:“出言陳辭,身之得失,國之安危也。”《詩》云:“辭之繹矣,民之莫矣。”夫辭者人之所以通也。主父偃曰[4]:“人而無辭,安所用之?”昔子產修其辭而趙武致敬[5],王孫滿明其言而楚莊以慚[6],蘇秦行其說而六國以安,蒯通陳其說而身得以全[7]。夫辭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國、全性者也。故辭不可不修,而說不可不善。

《九嘆·思古》[8]:“凌警雷以軼駭電兮,綴鬼谷于北辰。”

注釋

[1]劉向:西漢著名學者、文學家、目錄學家。著有《說苑》《新序》《列女傳》《洪范五行傳》等。

[2]孫卿:即戰國大思想家荀子。

[3]子貢:即孔子學生端木賜,善于外交辭令。

[4]主父偃:漢武帝時代政治家,建議采用“推恩法”削弱諸侯的勢力。

[5]子產:即姫僑,春秋時代鄭國的政治家。他很重視外交辭令。

[6]王孫滿:春秋時期周朝大夫。楚莊:楚莊王,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06年,楚莊王經過洛陽,向王孫滿詢問象征王朝權威的九鼎的輕重,表現出政治野心。王孫滿給以明確的否定回答,使他不敢再問。

[7]蒯通:楚漢相爭時期的縱橫游說家。他曾經勸韓信背叛劉邦,后來被劉邦捉住,劉邦要烹煮他,他依靠巧妙的辯說,使自己免除了酷刑。

[8]《九嘆·思古》:劉向所作的賦。

三、《法言·淵騫》

揚雄[1]

或問:“儀、秦學乎鬼谷術,而習乎縱橫言,安中國者各十馀年。是夫?”曰:“詐人也,圣人惡諸。”

曰:“孔子讀而儀、秦行,何如也?”曰:“甚矣,鳳鳴而鷙翰也。”

曰:“然則,子貢不為歟?”曰:“亂而不解,子貢恥諸;說而不富貴,儀、秦恥諸。”

或曰:“儀、秦其才乎?跡不蹈已。”曰:“昔在任人,帝曰難之,亦才矣。才乎才,非吾徒之才也。”

注釋

[1]揚雄:西漢末年文學家、哲學家、語言學家。寫有《法言》《太玄》《方言》等著作及12篇大賦。

四、《論衡》

王充[1]

問曰:“佞人直以高才洪知考正世人乎?將有師學檢也?”

曰:“佞人自有知以詐人,及其說人主,須術以動上。猶上人自有勇威人,及其戰斗,須兵法以進眾。術則縱橫,師則鬼谷也。”傳曰:“蘇秦、張儀縱橫習之鬼谷先生。”(鬼谷先生)掘地為坑,曰:“下,說令我泣出,則耐分人君之地。”蘇秦下,說鬼谷先生泣下沾襟。張儀不若。蘇秦相趙,并相六國。張儀貧賤,往歸蘇秦。座之堂下,食以仆妾之食,數讓激怒,欲令相秦。儀忿恨,遂西入秦。蘇秦使人厚送。其后覺之,曰:“此在其術中,吾不知也。此吾所不及蘇君者。”(《答佞》)

雍門子悲哭,孟嘗君為之流涕;蘇秦、張儀悲說坑中,鬼谷先生泣下沾襟。或者倘可為雍門之聲,出蘇、張之說,以感天乎?(《明雩》)

注釋

[1]王充:東漢時期的思想家。

五、《文心雕龍》

劉勰[1]

1.《文心雕龍·諸子》:“孟軻膺儒以磬折[2],莊周述道以翱翔[3];墨翟執儉確之教[4],尹文課名實之符[5];野老治國于地利[6],鄒子養政于天文[7];申商刀鋸以制理[8],鬼谷唇吻以策勛。”“鬼谷渺渺,每環奧義。”

2.《文心雕龍·論說》:“暨戰國爭雄,辯士云涌,縱橫參謀,長短角勢。轉丸騁其巧辭,飛箝伏其精術。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隱賑而封。”

注釋

[1]劉勰:字彥和,蕭梁時代東莞莒縣(今屬山東)人,著名文藝理論家。所著《文心雕龍》,是我國古代最系統的文藝理論批評著作。

[2]孟軻:即孟子,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磬折:形容彎腰講究禮儀的樣子。

[3]莊周:即莊子,道家代表人物,著有《莊子》。翱翔:逍遙的樣子。

[4]墨翟:即墨子,墨家創始人,著有《墨子》。

[5]尹文:即尹文子,名家代表人物,著有《尹文子》。

[6]野老:戰國時期農家代表人物。

[7]鄒子:即鄒衍,陰陽家代表人物。

[8]申商:指申不害、商鞅,均為法家代表人物。

六、《隋書·經籍志》

魏徵等[1]

子部縱橫家類:“《鬼谷子》三卷,皇甫謐注[2]。鬼谷子,周世隱于鬼谷。”“《鬼谷子》三卷,樂壹注。”

注釋

[1]魏徵:唐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歷史學家。唐太宗時擔任門下省侍中,受詔總管編撰梁、陳、齊、周、隋史。

[2]皇甫謐:西晉初年學者,著有《帝王世紀》《高士傳》《甲乙經》等。

七、《鬼谷子序》

長孫無忌[1]

《隋書·經籍志》:“《鬼谷子》三卷,皇甫謐注。鬼谷子,楚人也,周世隱于鬼谷。”梁有陶弘景注三卷[2],又有樂壹注三卷。

縱橫者,所以明辯說、善辭令,以通上下之志也。漢世以為本行人之官[3],受命出疆,臨事而制。故曰:“誦詩三百,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4]?”《周官·掌交》“以節與幣巡邦國之諸侯及萬姓之聚,導王之德意志慮,使辟行之;而和諸侯之好,達萬民之說,諭以九稅之利、九儀之親、九牧之維、九禁之難、九戎之威[5]”,是也。佞人為之,則便辭利口,傾危變詐,至于賊害忠信,覆亂家邦。

監修國史趙國公長孫無忌等上。

注釋

[1]長孫無忌:本姓拓跋,后改姓長孫。唐初大臣。

[2]陶弘景:字通明,謚貞白先生。丹陽秣陵(今南京市)人。南朝齊梁時代的著名道士、醫藥學家、化學家。他著作甚多,《隋書》《唐書》都有著錄。長孫無忌這篇序首次提出了陶弘景注,對后世影響很大。

[3]漢世:是《漢志》之誤。《漢書·藝文志》云:“縱橫家者流,蓋出于行人之官。”而且,“世”字觸犯唐太宗的名諱。

[4]“誦詩三百”四句:轉引自《漢書·藝文志》。它出自《論語·子路》,字句有出入。

[5]“以節與”六句:引自《周禮·秋官司寇·掌交》,字句有出入。

八、《文選注》

李善[1]

注郭璞《游仙詩》[2],引庾仲雍《荊州記》曰:“臨沮縣有青溪山,山東有泉,泉側有道士精舍。”又引《鬼谷子序》曰:“周時有豪士隱于鬼谷者,自號鬼谷先生。言其自遠也。然鬼谷之名,隱者通號也。”注應德璉《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鬼谷子》曰:‘以識細微。’”注盧子諒《贈劉琨一首并書》:“《鬼谷子》曰:‘物有自然。’樂氏曰[3]:‘自然,繼本名也。’”注陸士衡《漢高祖功臣頌》:“《鬼谷子》曰:‘測深揣情。”’注劉孝標《辨命論》:“《鬼谷子》曰:‘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注陸士衡《演連珠五十首》:“《鬼谷子》曰:‘藏形其有欲也,本能隱其情。’”

又,五臣注左思《吳都賦》:“《鬼谷子》曰:‘鄭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

注釋

[1]李善:唐高宗時期學者,他為《昭明文選》作的注非常著名。

[2]郭璞:東晉詩人,其代表作是十四首《游仙詩》。

[3]樂氏:即梁代為《鬼谷子》作注的樂壹。

九、《感遇》(十一)

陳子昂[1]

吾愛鬼谷子,青溪無垢氛,囊括經世道,遺身在白云。七雄方龍斗,天下亂無君。浮云不足貴,遵養晦時文。舒之彌宇宙,卷之不盈分。豈圖山不壽,空與麋鹿群!

注釋

[1]陳子昂:唐朝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早年愛好縱橫之術,晚年歸向道家。

十、《鬼谷子敘》

尹知章[1]

此書即授秦、儀者。捭闔之術十三章,《本經》《持樞》《中經》三篇。秦、儀復往見,先生乃正席而后坐,嚴顏而言,告二子以全身之道。

注釋

[1]尹知章:唐朝經學家。他生活在武則天、中宗時代,卒于開元六年。他愛好注釋古書,注釋過《孝經》《老子》《莊子》《管子》《韓非子》以及《鬼谷子》。

十一、《辨鬼谷子》

柳宗元[1]

元冀好讀古書[2],然甚賢《鬼谷子》,為其指要幾千言。《鬼谷子》,要為無取。漢時劉向、班固錄書,無《鬼谷子》。《鬼谷子》后出,而險盩峭薄[3],恐其妄言亂世,難信,學者宜其不道。而時之言縱橫者,時葆其書[4]。尤者,晚乃益出七術[5],怪謬異甚,不可考校。其言益奇,而道益陿[6]。使人狙狂失守,而易于陷墜。幸矣,人之葆之者少。今元子又文之以《指要》,嗚呼,其為好述也過矣!

注釋

[1]柳宗元:唐朝著名散文家、思想家。著有《柳河東集》。

[2]元冀:其所著《鬼谷子指要》已失傳。

[3]險盩:乖戾。峭薄:刻薄,不厚道。

[4]葆:通“寶”,珍視。

[5]七術:指《鬼谷子》中的《本經陰符七術》。

[6]陿:狹隘,偏頗。

十二、《太平御覽》

李昉等[1]

1.《人事部·游說下》:《鬼谷子》曰,《抵巇》篇云:“巇始有眹,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

2.《禮儀部·齋戒·儺》:《鬼谷子》曰:“周時有豪士,居鬼谷,自號鬼谷先生。蘇秦、張儀往見之。先生曰:‘吾將為二子陳言至道,子其齋戒,擇日而學。’后,儀、秦齋戒而往。”

注釋

[1]李昉:五代、北宋學者,官至宰相。主持編寫《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等書。

十三、《舊唐書·經籍志》

趙瑩、劉煦等[1]

子部縱橫家類:“《鬼谷子》二卷,蘇秦撰。”“又三卷,樂壹注。”“又三卷,尹知章注。”“《補闕子》十卷,梁元帝撰。”

注釋

[1]趙瑩、劉煦:五代后晉的大臣,先后負責監修《舊唐書》。

十四、《新唐書·藝文志》

歐陽修、宋祁等[1]

子部縱橫家類:“《鬼谷子》二卷,蘇秦。”“樂壹注《鬼谷子》三卷。”“尹知章注《鬼谷子》三卷。”“梁元帝《補闕子》十卷。”

注釋

[1]歐陽修: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史學家。宋祁:北宋詞人,史學家。

十五、《通志·藝文略》

鄭樵[1]

縱橫家:“《鬼谷子》三卷。皇甫謐注:‘鬼谷先生,楚人也。生于周世,隱居鬼谷。’又三卷,樂壹注。又三卷,唐尹知章注。又三卷,梁陶弘景注。”

注釋

[1]鄭樵:南宋著名史學家。其代表作《通志》,是一部上起三皇五帝、下迄唐朝的紀傳體通史。

十六、《郡齋讀書志》

晁公武[1]

《郡齋讀書志》卷十一:《鬼谷子》三卷,“右鬼谷先生撰。按《史記》,戰國時隱居潁川陽城之鬼谷,因以自號。長于養性治身,蘇秦、張儀師之。敘謂此書即授二子者。言捭闔之術,凡十三章,《本經》《持樞》《中經》三篇。梁陶弘景注。《隋志》以為蘇秦書,《唐志》以為尹知章注,未知孰是。陸龜蒙詩謂鬼谷先生名,不詳所從出。柳子厚嘗曰:‘漢時劉向、班固錄書,無《鬼谷子》。《鬼谷子》后出,而險盩峭薄,恐其妄言亂世,難信,學者宜其不道。而時不言縱橫者,時葆其書。尤者,晚乃益出七術,怪謬異甚,不可考校。其言益奇,其道益陿。使人狙狂失守,而易于陷墜。’來鵠亦曰:‘《鬼谷子》昔教人詭紿激訐、揣測滑之術,悉備于章旨。六國時得之者,惟儀、秦而已。如捭闔、飛箝,實今之常態。是知漸漓之后,不讀鬼谷子書者,其行事皆若自然符合也。昔倉頡造字,鬼為之哭;不知鬼谷子作是書,鬼復何為哉?’世人欲知《鬼谷子》者,觀二子之言略盡矣。故掇其大要,著之篇首。”

注釋

[1]晁公武:南宋初紹興年間的進士,著述頗多,其《郡齋讀書志》開創了寫有解題的目錄學的先河。

十七、《鬼谷子略》

高似孫[1]

戰國之事危矣!士有挾雋異豪偉之氣,求聘乎用,其應對酬酢,變詐激昂,以自放于文章,見于頓挫險怪、離合揣摩者,其辭又極矣。

《鬼谷子》書,其智謀,其術數,其變譎,其辭談,蓋出于戰國諸人之表[2]。夫一辟一闔,《易》之神也:一翕一張,老氏之幾也[3]。鬼谷之術,往往有得于闔辟翕張之外,神而明之,益至于自放潰裂而不可御。予嘗觀諸《陰符》矣,窮天之用,賊人之私,而陰謀詭秘,有金匱韜略所不可該者[4]。而鬼谷盡得而泄之,其亦一代之雄乎!

按:劉向、班固錄書無《鬼谷子》,《隋志》始有之,列于縱橫家。《唐志》以為蘇秦之書。然蘇秦所記,以為周時豪士隱者,居鬼谷,自號鬼谷先生,無鄉里、族姓、名字。今考其言,有曰:“世無常貴,事無常師。”又曰:“人動我靜,人言我聽[5]。”“知性則寡累,知命則不憂。”凡此之類,其為辭亦卓然矣。至若《盛神》《養志》諸篇,所謂“中稽道德之祖,散入神明之賾”者,不亦幾乎!郭璞《登樓賦》有曰:“揖首陽之二老,招鬼谷之隱士。”又《游仙詩》曰:“清溪千馀仞,中有一道士。借問此何誰?云是鬼谷子。”可謂慨想其人矣!徐廣曰:“潁川陽城有鬼谷。”注其書者,樂壹、皇甫謐、陶弘景、尹知章。

注釋

[1]高似孫:南宋學者,著有《史略》《子略》《騷略》《緯略》《蟹略》等。

[2]表:外面,上面。

[3]老氏:即《老子》。

[4]金匱韜略:秘密珍藏的研究軍事謀略的書籍。該:包括。

[5]人動我靜,人言我聽:與“知性則寡累,知命則不憂”應為《鬼谷子》佚文中的話,唐朝馬總曾在《意林》中引。

十八、《直齋書錄解題》

陳振孫[1]

《鬼谷子解題》:戰國時,蘇秦、張儀所師事者,號鬼谷先生。其地在潁川陽城。名氏不傳于世。此書,《漢志》亦無有。隋唐《志》始見之。《唐志》則直以為蘇秦撰,不可考也。《隋志》有皇甫謐、樂壹二家注。今本稱陶弘景注。

注釋

[1]陳振孫:南宋著名目錄學家。其《直齋書錄解題》對于后世書目使用題解產生了巨大影響。

十九、《玉海》

王應麟[1]

《玉海》卷五十三:《唐志》縱橫家,《鬼谷子》二卷;又,樂壹注,三卷;尹知章注,三卷。《史記正義》,鬼谷,谷名,在洛州陽城縣北五里。《七錄》有《蘇秦書》[2]。樂壹注云:“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也。”《鬼谷子》三卷,樂壹注。樂壹,字正,魯郡人。有陰符七篇,有《揣》及《摩》二篇。《戰國策》云:“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期年揣摩成。”案,《鬼谷子》乃蘇秦書明矣。《中興書目》[3]:三卷。“周時高士,無鄉里、族姓、名字,以其所隱,自號鬼谷先生。蘇秦、張儀事之,授以《捭闔》至《符言》等十有二篇,及《轉丸》《本經》《持樞》《中經》等篇,亦以告儀、秦者也。”一本,始末皆東晉陶弘景注;一本,《捭闔》《反應》《內揵》《抵巇》四篇,不詳何人訓釋,中、下二卷與陶弘景注同。

注釋

[1]王應麟:南宋末年學者,著述豐富。其所編《玉海》,與《太平御覽》《太平廣記》《冊府元龜》并稱宋朝四大類書。

[2]《七錄》:南朝梁代阮孝緒所撰書目,現已失傳。

[3]《中興書目》:即《中興館閣書目》,南宋官修書目。

二十、《文獻通考》

馬端臨[1]

《文獻通考》縱橫家類錄《鬼谷子》,文字跟《郡齋讀書志》相同。

注釋

[1]馬端臨:宋、元之際的史學家。其《文獻通考》敘述自上古至宋朝的典章制度,與《通典》《通志》并稱“三通”。

二十一、《宋史·藝文志》

脫脫等[1]

子部縱橫家類:“《鬼谷子》三卷。”“高誘注《戰國策》三卷。”“鮑彪注《戰國策》三卷。”

注釋

[1]脫脫:元順帝時期的丞相,主管修《宋史》。

二十二、《鬼谷子辨》

宋濂[1]

《鬼谷子》三卷,鬼谷子撰,一名玄微子。鬼谷子無姓名、里居,戰國時隱潁川陽城之鬼谷,故以為號。或云王者[2],妄也。長于養性治身,蘇秦、張儀師之,受捭闔之術十三章,又受《轉丸》《胠亂》及《本經》《持樞》《中經》三篇。《轉丸》《胠亂》今亡。梁陶弘景注。劉向、班固錄書,無《鬼谷子》;《隋志》始有之,列于縱橫家。《唐志》以為蘇秦之書。

大抵其書皆捭闔、鉤箝、揣摩之術。其曰:“凡與人言之道,或撥動之,令有言以示其同;或閉藏之,使自言以示其異[3]。”捭闔也。“既內感之而得其情,即外持之使不得移[4]。”鉤箝也。“量天下之權而揣諸侯之情,而以其所欲動之。”揣摩也。是皆小夫蛇鼠之智,家用之則家亡,國用之則國僨,天下用之則失天下。學士大夫宜唾去不道。高氏獨謂其得于《易》闔辟翕張之外[5],不亦過許矣哉!其中雖有“知性寡累,知命不憂”,及“中稽道德之祖,散入神明之賾”等言,亦恒語爾,初非有甚高論也!嗚呼!曷不觀之儀、秦乎?儀、秦用其術而最售者,其后竟何如也?高愛之,慕之,則吾有以識高矣。

注釋

[1]宋濂:明朝初年散文家,被譽為“開國文臣之首”。本篇是其《諸子辨》的一部分。他站在正統立場,對《鬼谷子》持完全否定的態度。

[2]王:一作王詡。

[3]“凡與人言之道”七句:實為陶弘景對《捭闔》篇所作題注,字句有出入。

[4]“既內感之而得其情”兩句:此處引文與下文“量天下之權而揣諸侯之情”兩句引文均與原文有出入。

[5]高氏:指南宋時代的高似孫。

二十三、《升庵集》

楊慎[1]

《漢書·藝文志》:“《鬼容區》三篇。”注:“即鬼臾區也[2]。”《郊祀志》“黃帝得寶鼎,冕侯問于鬼臾區”云云,注:“即鬼容區。‘容’‘臾’聲相近。”今案:“鬼谷”即“鬼容”者,又字相似而誤也。高似孫《子略》便謂《藝文志》無《鬼谷子》,何其輕于立論乎?

注釋

[1]楊慎:明朝著名文學家、學者。

[2]鬼臾區:《漢書·藝文志》“兵書略”的“兵陰陽”部分,著錄《鬼臾區》三篇,明確注明鬼臾區是“黃帝臣”。

二十四、《四部正訛》

胡應麟[1]

《鬼谷子》,《漢志》絕無其書,文體亦不類戰國。晉皇甫謐序傳之。案:《漢志》縱橫家有《蘇秦》三十一篇,《張儀》十篇;《隋經籍志》已亡。蓋東漢人本二書之言,薈萃附益為此;或即謐手所成,而托名鬼谷,若子虛、亡是云耳。《隋志》占氣家又有《鬼谷》一卷,今不傳。又,關尹傅亦稱鬼谷,見《隋志》。

《鬼經》縱橫之書也。余讀之,淺而陋也。

注釋

[1]胡應麟:明朝著名學者,藏書家。著有《少室山房筆叢》等。

二十五、《古今偽書考》

姚際恒[1]

《鬼谷子》,《漢志》無,《隋志》始有,列于縱橫家。《唐志》以為蘇秦之書。按《史記·蘇秦列傳》云:“東事師于齊,而習之于鬼谷先生。”《史記索隱》曰:“樂壹注《鬼谷子》書云:‘蘇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然則其人本無考,況其書乎!是六朝所托無疑。

楊升庵謂《漢志》有《鬼容區》三篇,即《鬼谷子》。然無考;即有之,亦非今所傳也。

注釋

[1]姚際恒:清初學者。

二十六、《鬼谷子提要》

紀昀等[1]

案《鬼谷子》,《漢志》不著錄;《隋志》縱橫家有《鬼谷子》三卷,注曰:“周世隱于鬼谷。”《玉海》引《中興書目》曰:“周時高士,無鄉里、族姓、名字,以其所隱,自號鬼谷先生。蘇秦、張儀事之,授以《捭闔》至《符言》等十有二篇,及《轉丸》《本經》《持樞》《中經》等篇。”因《隋志》之說也。《唐志》卷數相同,而注曰蘇秦。張守節《史記正義》曰:“鬼谷在洛州陽城縣北五里。”《七錄》有《蘇秦書》[2],樂壹注云:“蘇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此又《唐志》之所本也。胡應麟《筆叢》則謂《隋志》有蘇秦三十一篇、張儀十篇,必東漢人本二書之言,薈萃為此,而托于鬼谷,若子虛、亡是之屬。其言頗為近理,然亦終無確證。《隋志》稱皇甫謐注,則為魏晉以來書固無疑耳。

《說苑》引《鬼谷子》,有“人之不善而能矯之者難矣”一語,今本不載。又惠洪《冷齋夜話》[3],引《鬼谷子》曰:“崖蜜,櫻桃也。”今本亦不載。疑非其舊。然今本已佚其《轉丸》《胠亂》二篇,惟存《捭闔》至《符言》十二篇。劉向所引或在佚篇之內。至惠洪所引,據王直方《詩話》[4],乃《金樓子》之文[5],惠洪誤以為《鬼谷子》耳。案:《王直方詩話》今無全本,此條見朱翊《猗覺寮雜記》所引[6]。——均不足以致疑也。

高似孫《鬼谷子略》,稱其“出于戰國諸人之表。夫一辟一闔,《易》之神也;一翕一張,老氏之幾也”,誠為過當。宋濂《鬼谷子辨》詆為“蛇鼠之智”,又謂其文淺近,不類戰國時人;又抑之過甚。柳宗元《辨鬼谷子》,以為“言益奇,而道益陿”,差得其真。蓋其術雖不足道,其文之奇變詭偉,要非后世所能為也。

注釋

[1]紀昀:清朝著名學者。乾隆年間主持《四庫全書》編撰。這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對《鬼谷子》一書的提要。

[2]《七錄》:南朝蕭梁時代阮孝緒所撰寫的一部圖書分類目錄專著。原書已經失傳。

[3]惠洪:宋朝僧人,擅長作詩,著有《冷齋夜話》十卷。

[4]王直方:江西派詩人,著有《王直方詩話》六卷。

[5]《金樓子》:梁元帝蕭繹的著作。

[6]朱翊:南宋初年人。

二十七、《鬼谷子跋》

盧文弨[1]

是書,余年家子江都秦太史敦夫[2],曾依道藏本繡梓為校一過。今年甲寅,始見錢遵王手抄本[3],乃知藏本之訛脫不可勝計。《內揵》篇內至脫去正文、注文四百十有二字,余亟借以補正之。噫!若使無此本,不即以藏本為善本哉!校既竟,因為書其后。

注釋

[1]盧文弨:乾隆時代學者,精于校訂古籍。著有《群書拾補》《抱經堂集》。

[2]秦太史:指秦恩復。太史,指翰林院編修。

[3]錢遵王:指著名藏書家錢曾,遵王是錢曾的字。著有《讀書敏求記》《述古堂藏書目》等。

二十八、《鬼谷子敘》(乾隆刊本)

秦恩復[1]

《鬼谷子》,陶弘景注三卷,陽湖孫淵如同年讀道藏于華陰岳廟時所錄本也[2]。乾隆丁未[3],恩復與淵如校書于文源閣,暇日出以相示,計欲付梓,旋以乞假歸里,不果。戊申冬[4],來京師,因取而校之。

按,鬼谷子,不知何人。《道藏目錄》云:“姓王,名詡,晉平公時人。”《史記》云:“(蘇秦)東事師于齊,而習之鬼谷先生。”《拾遺記》則以“鬼谷”為“歸谷”[5],蓋“歸”“鬼”聲轉。《爾雅》曰[6]:“鬼之為言,歸也。”其謂蘇秦托名鬼谷者,以《史記·蘇秦列傳》有“簡練以為揣摩,期年揣摩成”之語,而《鬼谷子》適有《揣》《摩》二篇,遂附會其說。實無所據。或云:“周時豪士隱于鬼谷者。”近是[7]。

書凡三卷,自《捭闔》至《符言》,凡十二篇;《轉丸》《胠亂》二篇,舊亡。又有《本經陰符七術》七篇,及《持樞》《中經》,共二十一篇。考《說苑》《史記注》《文選注》《太平御覽》《意林》諸書,所引頗有數條,為今書所不載,或文與今本差異。則知書之脫佚,不僅《轉丸》《胠亂》二篇也。是書不見《漢志》,至隋唐始著錄。《隋書》作三卷;《舊唐書》《新唐書》皆作二卷,又作三卷,直題曰蘇秦撰。《史記索隱》引樂壹注云:“蘇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然《漢書》縱橫家有《蘇子》三十一篇,使假名鬼谷,何以班固略而不注也?柳子厚嘗譏其“險盩峭薄,恐其妄言亂世”[8]。今觀其書,詞峭義奧,反復變幻,蘇秦得其緒余,即掉舌為從約長,真縱橫家之祖也!

至注《鬼谷子》者,舊有樂壹、皇甫謐、陶弘景、尹知章四家。陶注,至《中興書目》始見。樂注,《文選注》中一引之[9]。《太平御覽·游說部》所引注,皆與陶注不同,意亦樂氏注也。今藏本不著注者名氏,淵如據注中有“元亮曰”云云,元亮為陶潛字,弘景引其言,故去姓稱字,斷為陶注。恩復按:《中興書目》,晁公武《讀書志》,陳振孫《書錄解題》,錢遵王《讀書敏求記》,皆稱陶弘景注。則知陶注自宋迄今猶存。《鬼谷子》,世多有其書,而陶注不傳,向非道藏所存,則亦終湮失矣。恩復因刺取唐宋書注所引校正文字,一二舊注亦掇而存之,附于本文之下。其或他書所引,本文今本不載,及稱鬼谷事跡足相考證者,并附錄于后,以備覽觀焉。

乾隆五十四年八月朔日書。翰林院編修、充內廷國史館纂修、英武殿纂修、文淵閣詳校官秦恩復撰。

注釋

[1]秦恩復:字近光,乾隆、嘉慶年間學者。曾經擔任翰林院編修等職務。

[2]孫淵如:即孫星衍。道藏:道教典籍的匯刻。華陰岳廟:陜西華陰縣的西岳廟。

[3]乾隆丁未:乾隆五十二年。

[4]戊申:乾隆五十三年。

[5]《拾遺記》:志怪小說,又名《王子年拾遺記》。作者是十六國時代前秦的方士王嘉。

[6]《爾雅》:中國古代著名辭書,被列入儒家經典。

[7]近是:接近正確。

[8]柳子厚:柳宗元。

[9]一引之:曾經引用了一次。李善《文選注》云:“《鬼谷子》曰:‘物有自然。’樂氏曰:‘自然,繼本名也。’”

二十九、《鬼谷子跋》

阮元[1]

陶弘景注《鬼谷子》,為道藏舊本。吾鄉秦編修敦夫,博覽嗜古,精于校讎。因刺取諸書,考訛訂謬,梓行之。其略見自序[2]。中元讀《鬼谷子》[3],中多韻語。又其《抵巇》篇曰:“巇者,罅也。”讀巇如呼合,古聲訓字之義,非后人所能依托。其篇名有《飛箝》,按《周禮·春官·典同》“微聲韽”[4],后鄭“讀為飛鉆涅暗之暗”[5],“箝”“鉆”同字,賈疏即引《鬼谷子》證之。又《揣》《摩》二篇,似仿《蘇秦列傳》“簡練以為揣摩”之語為之;然《史記·虞卿列傳》[6],稱《虞氏春秋》亦有《揣摩》篇,則亦游說者之通語也。竊謂,書茍為隋唐志所著錄而今僅存者[7],無不當精校傳世。況是編為縱橫家獨存之子書[8],陶氏注又世所久佚,誠網羅古籍者所樂睹也!

阮元跋尾。

注釋

[1]阮元:清朝著名學者、政治家。他主持編輯的《十三經校勘記》《經籍籑詁》《皇清經解》等,都是經學與訓詁學名著。

[2]自序:指秦恩復乾隆刊本的《鬼谷子敘》。

[3]中元:陰歷七月十五日。

[4]《周禮》:儒家經典。典同:屬于春官宗伯管轄的掌管音樂的官職。微聲韽:《典同》中的文字,意思是小的樂音幽微不清晰。

[5]后鄭:東漢著名經學家鄭玄。鄭玄《周禮注》:“韽音讀為飛鉆涅暗之暗。”唐朝賈公彥為《周禮》作疏云:“讀為飛箝涅暗之暗者,謂《鬼谷子》有《飛箝》《揣》《摩》之篇,皆言縱橫辯說之術。飛箝者,言察是非語飛而箝持之。”阮元校勘云:“《釋文》作‘飛鉆’,賈疏作‘飛箝’,言察是非語飛而箝持之。《集韻》二十四鹽、二十五沾,皆云《鬼谷子》篇有‘飛鉆涅暗’。段玉裁云:‘《集韻》所本者,是也。’注當作‘涅暗之暗’。”

[6]虞卿:戰國時代辯說之士。

[7]隋唐志:指《隋書》《唐書》中的《經籍志》。

[8]子書:諸子的著作,獨自成理論體系的著作。戰國縱橫家除《鬼谷子》外,沒有其他理論著作傳世。《漢書·藝文志》所錄的十二部縱橫家著作,當時只殘存《蘇子》,其余已經散亡。

三十、《讀書脞錄》

孫志祖[1]

《讀書脞錄》“鬼谷子”條云:《鬼谷子》注,向有樂壹、皇甫謐、陶弘景、尹知章四家。近所傳者,不著撰人名氏。近,秦太史恩復刻本題為“梁陶弘景注”。以注中有引“元亮曰”之文,元亮為陶潛字,弘景引其言去姓稱字,故斷為陶注。

志祖案:注中又有稱“陶弘景曰”者,則其人在弘景后,而非弘景注明矣。近刻去此四字,但注云“別本引稱陶弘景曰”。去姓稱字,古人注書亦無此體例。疑所稱元亮者,或其人姓元,未定是五柳先生也。今本蓋唐尹知章注。尹知章《鬼谷子敘》《困學紀聞》嘗引之。

注釋

[1]孫志祖:乾隆年間進士,精于考訂。著有《讀書脞錄》七卷。

三十一、《鬼谷子跋》

周廣業[1]

淥飲鮑君購得《鬼谷子》抄本,屬余是正。注甚明白簡當,自非五季[2]、宋人可及。乃其卷首題曰“東晉貞白先生丹陽陶弘景注”,則非也。陶系梁人,大同初,賜謚貞白。東晉之誤,無待深辨。案:《鬼谷子》錄自《隋志》,有皇甫謐、樂壹注各三卷。新舊《唐志》,無皇甫,而增尹知章注三卷,不聞陶也。陶注始見于晁氏《讀書志》;潛溪《諸子辨》繼之,卷如樂、尹,而亡《轉丸》《胠亂》二篇;是本篇卷,適與相符,當即宋氏所見者。其書不類古本,如以《捭闔》《反應》《內揵》《抵巇》列上;《飛箝》《忤合》《揣》《摩》《權》《謀》《決事》《符言》,并亡篇列中;《本經陰符七術》及《持樞》《中經》列下,與近刻無異。凡文之軼,見于《史記》《意林》《太平御覽》諸書者,此皆無之。其篇名,舊有作《反覆》《抵巇》《飛箝》《涅暗》《忤合》《揣情》《摩意》《量權》《謀慮》者,今亦不然。至《盛神》《養志》諸篇,正柳子厚所譏“晚乃益出七術,怪謬異甚,不可考校”之言。梁世寧遽有此?縱有之,隱居抗志華陽,安用險詭之談?《梁史》及邵陵王碑銘,亦絕不言其注《鬼谷子》,而偽托焉可乎?

《困學紀聞》載[3],尹知章《鬼谷子敘》有云:“此書即授秦、儀者,捭闔之術十三章,《本經》《持樞》《中經》三篇。”晁氏則但言序謂此書即授秦、儀者。雖詳略不同,可證其皆為尹序。序出于尹,安見注不出于尹?觀其注文,往往避唐諱,如:以“民”為“人”,“世”為“代”,“治”為“理”,“縲紲”作“縲絏”之類。而筆法又絕是《管子注》。是為尹注無疑。尹生中宗、睿宗之世,卒于開元六年,故于“隆基”字不復避也。

其注亡篇云:“或有取莊周《胠篋》充次第者,以非此書之意,不取。”注《持樞》云:“恨太簡促。或簡篇脫爛,本不能全故也。”蓋自底柱漂沒之后,五部殘缺,不能復睹文德舊本,故注家以為憾事。若果系陶注;則同時劉勰作《文心雕龍》,明言“轉丸騁其巧辭,飛箝伏其精術”矣,此豈不見原文者?可遽云《轉丸》已亡乎?庾仲文亦梁人,其所抄之今在《意林》“人動我靜”及“以德養民”二條,顯有完書可據。何是本獨以脫爛為恨?此亦是尹非陶之明征矣。

乃其訛尹為陶,莫解其由。以意揣之:尹注在舊史,雖云頗行于時;而新志卻自注云“尹知章不著錄”。意其本在宋初,原無標識。而《持樞》篇注中嘗一稱“元亮曰”,元亮系東晉陶淵明字,或錯認陶淵明為陶通明,遂妄立主名,而讀者不察,致成久假耳。抑或諂道之徒,即詭鬼谷子為王詡,強名為玄微子;復以貞白寓情仙術,矯托以注,未可知也。

然是注,世已罕傳,大可寶貴。似宜改題曰:“唐國子博士尹知章注。”與趙蕤《長短經》合梓以行,其裨益人神智,正不少也。

注釋

[1]周廣業:清朝學者,乾隆年間舉人。著有《蓬廬詩文集》《孟子四考》等。

[2]五季:五代。

[3]《困學紀聞》:宋朝末年學者王應麟的著作。

三十二、《鬼谷子序》(嘉慶刊本)

秦恩復

《鬼谷子》,不見于《漢志》,至隋唐始著錄。新、舊《唐書》皆以為蘇秦撰。然《漢書》“縱橫家”別有《蘇子》三十二篇,其文與《鬼谷子》不類。使蘇秦托名鬼谷,班固何以略而不注?陸龜蒙以鬼谷為王詡。王嘉《拾遺記》以鬼谷為歸谷,蓋歸、鬼聲轉。《爾雅》曰:“鬼之為言歸也。”其謂蘇秦假托者,以儀、秦師事鬼谷;而《史記·蘇秦列傳》有“簡練揣摩”之語,鬼谷書適有《揣》《摩》二篇,遂附會其說,實無所據。或云“周時豪士隱于鬼谷者”,近是。

書凡三卷,自《捭闔》至《符言》十二篇,《轉丸》《胠亂》二篇舊亡。又有《本經陰符七術》及《持樞》《中經》,共二十一篇。柳子厚嘗譏其“險盩峭薄,妄言亂世”。今觀其書抉摘幽隱,反覆變幻,蘇秦得其余緒即掉舌為從約長,真縱橫家之祖也。

考《說苑》《史記注》《文選注》《意林》《太平御覽》諸書所引,或不見于今書,或文與今本差異。蓋自五季散亂之后,傳寫漸失其真,陶陰帝虎[1],訛、脫相仍,不僅《轉丸》《胠亂》也。

注《鬼谷子》者,舊有樂壹、皇甫謐、尹知章三家。樂注一見于《文選注》中;《太平御覽》數條,亦不著注者名氏。《中興書目》始列陶弘景注,晁、陳二家繼之。貞白生于蕭梁,書乃晚出,讀者不無然疑。同年海寧周耕崖孝廉[2],以注中多避唐諱,斷為是尹非陶,詞頗博辯。然亦憑虛臆言,絕無佐證。惟馬文貴《文獻通考》于陶注下云:“《唐志》以為尹知章注,未知孰是。”則在宋時已兩存其說。幸賴華陽真逸之名,得借收于《道藏》,無論為陶為尹,皆可決其非宋以后之書矣。

是書刻于乾隆己酉[3],僅據孫淵如觀察華陰岳廟所錄本,讎校刊行。盧抱經先生重加勘定[4],至再至三,最后郵示述古堂舊抄[5],始知《道藏》所存,訛脫正復不少。讀書固難,校書亦不易也。因重付剞劂[6],一以錢本為主。其有錢本所無而藏本所有者,審其異同,互相考證。又刺取唐宋書注所引舊注,掇而存之,附于本文之下。其或今本亡佚,別見他書,及稱鬼谷事跡足資參考者,附錄于后,以備觀覽焉。

嘉慶十年乙丑八月十五日。

注釋

[1]陶陰帝虎:形容訛誤。把“陶”訛為“陰”,把“帝”訛為“虎”。

[2]周耕崖:即周廣業。孝廉:對舉人的稱呼。

[3]是書:指《鬼谷子》的乾隆刊本。己酉:乾隆五十四年。

[4]盧抱經:即盧文弨。

[5]述古堂:錢曾的藏書室名“述古堂”,錢曾寫有《述古堂藏書目》。

[6]剞劂:刻書用的刀、鑿。

三十三、《鬼谷子真偽考》

俞樾[1]

據吾考定為蘇秦述其師學之作。其中有為鬼谷傳誦于弟子之言,書中凡古韻之文,均是;有蘇秦自撰之篇,如《揣》《摩》及《陰符》說解,是也;有為蘇子纂集呂尚周書之言,如《符言》錄自齊太公《陰符》,是也。

注釋

[1]俞樾:清末著名學者,著作很多,總稱《春在堂全書》。他在《讀書余錄》中校訂、注釋《鬼谷子》及其古注中的疑難問題,寫了55條頗有創見的心得。后來,李天根將這55條輯錄進《諸子平議補錄》第13卷。

三十四、《鬼谷子校記》

陳乃乾[1]

明抄《鬼谷子》,蘇州文氏舊藏。乾隆甲寅嚴九能以述古堂抄本校過,又經盧紹弓復校。明年,徐北溟再校。咸豐丁巳,勞平甫又校。今歸江安傅氏,繆筱珊嘗借校于秦刻本上[2],佳處甚多。古書流通處既影印秦本,因錄其異同為校記付之,俾附印于后。

注釋

[1]陳乃乾:現代學者,精于版本、目錄之學。

[2]繆筱珊:近代著名學者繆荃孫,精于校讎之學。

三十五、《鬼谷子新注》

俞棪[1]

余于民國初元,始讀《鬼谷子》。輒苦其古奧,以為非淺學所能解……

然以戰國時代,學人輩出,其與鬼谷先生同時并世或先后者不少,其文體義理,較相接近。取彼釋此,義自恰當。至于學說從同,或且溯流尋源而本出于鬼谷者,則舉一反三,其理易顯。其或義無可索,則取之秦漢諸家學說,雖歷時稍遠,而旁搜遠紹,摭其片詞剩義,亦足資詮詁。以視陶注之以己意詮釋者,其取徑自殊,庶幾或猶不悖鬼谷先生之真義也歟!

至于《鬼谷子》原書,歷代傳本,文多舛錯。余維戰國初期作品,文多從韻,以便口誦,流習傳授,斯為正宗。《鬼谷子》文中錯簡,類多可以古韻校正。

注釋

[1]俞棪:民國時期學者。他作了《鬼谷子新注》,并寫了這篇序言,書中有《鬼谷子真偽考》一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另类小说网| 另类ts人妖精品影院| 三级网站免费观看| 正文农村老少伦小说| 国产孕妇孕交视频| z0z0z0女人极品另类视频| 模特侨依琳大尺度流出| 午夜视频1000| 老司机成人影院|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亚洲日韩国产二区无码|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导航| 一级毛片www| 欧美人与动性xxxxbbbb|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亚洲砖码砖专无区2023| 色综合久久综合欧美综合图片| 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免费专区| 欧美黑人激情性久久| 国产twink男同chinese|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怡红院亚洲怡红院首页| 成人麻豆日韩在无码视频| 亚洲最大激情中文字幕| 老师小sao货水好多真紧h视频| 国产精品日韩专区|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收费| 最近中文字幕mv在线视频www | 国产精品99久久不卡| 一本岛一区在线观看不卡| 桃花直播下载免费观看| 日产乱码免费一卡二卡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一级特黄在线| 美日韩在线视频| 国产猛男猛女超爽免费视频| j8又粗又长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日本xxxx69|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BD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