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志華《清朝續文獻通考》中國名著簡介
作者: 顧志華
《清朝續文獻通考》又名《皇朝續文獻通考》四百卷,清劉錦藻著。劉為浙江吳興人,光緒二十年進士,官至內閣侍讀學士。此書上起自與《清朝文獻通考》相銜接的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下終于清滅亡之1911年(宣統三年),是我們了解乾隆以后清代一百多年社會經濟情況的最主要的參考書之一。由于有了《清朝續文獻通考》,加上原有的《九通》,從上古至清末的各種典章制度基本上都包羅在內了。《十通》的合編可以說是一部貫通古今的典章制度的專史,具有很大的價值。
《清朝續文獻通考》共分三十考,其中二十六考同于《續文獻通考》和《清朝文獻通考》,新增加的有外交、郵傳、實業、憲政四考。具體細目是:《田賦考》十八卷、《錢幣考》六卷、《戶口考》二卷、《職役考》二卷、《征榷考》二十七卷、《市糴考》六卷、《土貢考》一卷、《國用考》二十一卷、《選舉考》十卷、《學校考》二十一卷、《職官考》三十二卷、《郊社考》十卷、《群祀考》二卷、《宗廟考》七卷、《群廟考》四卷、《王禮考》十八卷、《樂考》十四卷、《兵考》四十卷、《刑考》十五卷、《經籍考》二十六卷、《帝系考》四卷、《封建考》七卷、《象緯考》十卷、《物異考》一卷、《輿地考》二十六卷、《四裔考》六卷、《外交考》二十三卷、《郵傳考》十八卷、《實業考》十五卷、《憲政考》八卷。卷首有凡例十則。全書系統完整,材料豐富,很有用處,尤以新增加的外交、郵傳、實業、憲政四考與四裔等考為最。郵傳、實業二考記載了我國民族工業、航運、鐵路、礦山等興辦的過程;憲政考敘述了清末改良派的各種活動以及他們在當時政治上所起的作用;外交、四裔二考說明清與外國的關系,亞洲、歐洲、非洲、美洲,都有往來,華工在海外受壓迫的情況,也有所反映,這些都是很珍貴的資料。在三十考下,總共列有一百三十六個子目,其中不少為以前所未有,是根據清中葉以后的實際情況增設的。如征榷考增厘金、洋藥;國用考增銀行、海運;選舉考增貲選;學校考增書院、圖書、學堂;王禮考增歸政、訓政、親政、典學;兵考增長江水師、海陸軍船政等,都是與清后期經濟、政治、軍事、文化有密切關系的。劉錦藻大量搜集了這方面的材料,很有見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劉錦藻的《清朝續文獻通考》初稿只寫到1904年(光緒三十年),僅三百二十卷,有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烏程劉氏堅匏庵鉛印本。辛亥革命以后,劉錦藻又續寫其書,一直到1911年清朝滅亡為止,1921年全書完成,增加為四百卷,初稿的疏漏之處也作了訂正。《清朝續文獻通考》的版本,目前較好的要算是1935年至193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二集的《十通》合刊本了。此書影印精裝四冊,前有陸潤庠的序,因另有一冊索引,所以使用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