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明《三代吉金文存》中國名著簡介
作者: 王瑞明
《三代吉金文存》二十卷,1937年影印本,是集錄古金文大成的專著。編者羅振玉(公元1866-1940年),字叔蘊(yùn),一字叔言,號(hào)雪堂,浙江上虞人。長期從事于古器物的搜集和整理,凡甲骨、銅器、簡牘等,均有專集印行。七十歲時(shí),將四十年辛苦搜集到的墨本,加上十年補(bǔ)充增訂的材料,編為《三代吉金文存》一書。
《三代吉金文存》著錄傳世的殷周青銅器銘文四千八百三十一器,分類排列,卷一鐘,卷二至卷四鼎,卷五甗(yǎn演)、鬲(lì立),卷六彝,卷七至卷九(jiù就),卷十簠(fǔ府),卷十一尊、罍(léi雷),卷十二至卷二十分列壺、卣(yǒu友)、斝(jiǎ甲)、益(hé禾)、爵、盤、雜器、戈、戟、矛、雜兵等。各類器物,按銘文字?jǐn)?shù)多少為序,字?jǐn)?shù)最少的在先,字?jǐn)?shù)最多的在后。卷四毛公鼎四百九十七字,記述周宣王誥誡和褒賞其臣下毛公事,內(nèi)容還反映了西周統(tǒng)治的危機(jī)。再如卷十七散氏盤,銘文三百五十字,核定土地經(jīng)界及盟誓,為研究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這件散氏盤或斷為殷代物,或斷為西周晚期物。這類字?jǐn)?shù)多的器物為數(shù)較少,絕大多數(shù)器物上,只有幾個(gè)字,百字以上的就不多,以鼎為例,共著錄八百三十三,鼎上只有一字的為一百另五,二字的八十一,三字的一百四十六,四字的七十五,五字的六十四,六字的七十二;一字至六字的鼎共有五百四十三,居大多數(shù)。
各器物上的銘文,是極珍貴的史料,但非常難讀。這部書雖搜羅宏富,鑒別精嚴(yán),但分類不當(dāng),且無圖象和說明,不利于參考閱讀。羅振玉曾將所藏金文之未見于諸家著錄的,編為《貞松堂集古遺文》,先后完成了三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