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經·立箴》原文注釋與譯文
《郝經·立箴》原文注釋與譯文
惟天行健①,萬化斯立②。君子體之③,自強不息。下學上達④,與天為一。彼昏不知,惑以溺志⑤。從其所欲,蔽于血氣⑥。怠弛放誕⑦,猖狂恣肆⑧。自賊自戕⑨,自暴自棄⑩。自絕于天,卒僨而斃(11)。何不反己(12),何不自思?以敬為本(13),以謙為基。慮患也深,操心也危(14)。所立卓爾(15),嶷嶷岐岐(16)。可以盡性(17),可以知天。立事立功,立德立言(18)。不朽不撓(19),于千萬年。凡百君子(20),其惟勉旃。
【注釋】
①健:剛強有力。《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②萬化:萬事萬物。斯:乃。
③體:效法。
④下學:向下級或向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上達:上進。《論語·憲問》:“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⑤溺志:心志沉湎其中。
⑥蔽:蒙蔽。血氣:感情。
⑦怠:懈怠。弛:松懈。放誕:放縱不羈。
⑧恣(zi)肆:放肆無忌。
⑨賊(ze):敗壞,傷害。戕(qian):殘害。自賊自戕,即自我殘害。
⑩自暴自棄:自甘落后,不求上進。
(11)僨(fen):倒覆,僵仆。斃:死。
(12)反己:反省自己。
(13)敬:恭敬,端肅。
(14)操心:費心,用心。危:不安。有所畏懼,故心不能安。《孟子·盡心上》:“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
(15)卓爾:特立貌,超然高舉貌。形容道德學問等的成就超越尋常,與眾不同。《論語·子罕》:“如有所立卓爾。”
(16)嶷(yi)嶷岐岐:《詩·大雅·生民》:“誕實匍匐,克岐克嶷。”《朱熹集傳》:“岐嶷,峻茂之狀。”嶷嶷岐岐與此同,應是形容人特立突出的樣子。
(17)盡性:充分發揮自己以及人、物的本性。《禮記·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鄭玄注:“盡性者,謂順理之使不失其所也。”
(18)立德:樹立圣人之德。立言:創立學說。《左傳·襄公二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大”,通“太”。
(19)不撓:不彎曲,不屈服。
(20)凡百:泛指一切,概括之詞。后轉為諸君、眾人之意。
(21)旃(zhan):助詞,相當于“之”,或“之焉”。
【譯文】
天的運行剛強有力,萬事萬物才有可能發生。君子效法它,自強不息。向下面的人學習以求上進,與天合為一體。有些人愚昧無知,因為迷惑而使心沉湎其中。從其所欲,為感情蒙蔽。懈怠,松弛,放縱不羈,肆無忌憚。自傷自殘,自暴自棄。自絕于天,終于失敗而死。為什么不反省自己?為什么不自思?以敬肅作為立身之本,以謙退作為立身的基礎。思慮憂患深切,他的用心就多所畏懼。才能立身超群拔俗,特立突出。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天性,可以知天。立事立功,立德立言。不朽不彎,流芳千萬年。各位君子,請你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