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經典《傻子》作品賞析|導讀
傻子
曾經,這里住過一個傻子。
他安逸平和地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漸漸地,有謠言傳播開來,說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大白癡。
傻子感覺很尷尬,暗暗想辦法來消滅這些討厭的謠言。
忽然他靈光一現,一個完美的計劃在他傻乎乎的腦子里誕生了。于是,他毫不猶豫地實踐了他的想法。
傻子在街上遇見一個朋友,朋友稱贊起一個有名的畫家。
“得了吧!”傻子嚷了起來,“那個畫家過氣很久了,你難道不知道?沒想到你竟然還不知道,真是落伍!”
那個朋友吃了一驚,然后立馬贊成了傻子的觀點。
“我昨天讀的那本書真是太棒了!”另一個朋友跟他說。
“得了吧!”傻子嚷起來,“你怎么就不害臊呀。這本書一點營養也沒有,人們很久以前就明白書里講的道理了。你難道不知道?真是落伍!”
同樣的,這個朋友先是吃了一驚,然后贊成了傻子的觀點。
“我的朋友某某某真是個特別厲害的人啊!”第三個朋友跟他說,“是個真正的人才!”
“得了吧!”傻子嚷起來,“某某某?這個臭烘烘的家伙,他騙過所有親戚的錢。人人都知道這事。你可真是落伍!”
同樣,第三個朋友吃了一驚,接著迅速贊成了傻子的觀點,并跟他的朋友絕交了。從此以后,無論是誰,只要他在傻子面前稱贊任何事情,都會受到傻子如出一轍的反駁。
有時候,傻子會用責備的口氣加上一句:“你竟然還相信那些聽起來貌似權威的套話?”
“太狠了!太毒了!”傻子的朋友們開始這樣評價傻子,“他的腦袋多聰明啊!”
“還有,他的口才也很好!”其他人附和道,“是的,沒錯,他挺有才華的。”
后來,一家雜志的編輯找到傻子,并推薦他成為雜志專欄的專業評論員。
于是,傻子針砭時弊,用他一貫的態度和方式,批評所有事情,所有人。
現在的傻子,那個曾經藐視權威的傻子,已然成為了一個權威,年輕人都崇拜他,敬畏他。
這些可憐的年輕人,他們還能怎樣呢?按常理,不應該出現盲目的個人崇拜,但是身處這種情況,如若不崇拜傻子,就會發覺自己變得相當落伍!
在一堆膽小鬼中,傻子們洋洋得意著。
一八七八年四月
【導讀】
傻瓜為什么離權威那么近?
《傻瓜》是屠格涅夫針對當時俄羅斯文壇一些評論家只顧一味批判,不求建樹的現象有感而寫的。
傻瓜不僅愚蠢,而且低下,“傻子針砭時弊,用他一貫的態度和方式,批評所有事情,所有人。”其實,他不學無術、自私自利、欺世盜名,只不過抓住了人們的虛榮心而已,因為虛榮,人們往往順從地表現出謙卑。于是,令人悲哀的一幕幕在上演,人們對傻瓜厭之彌深,恨之入骨,卻五體投地,稱他為“天才”。一個傻瓜震懾著一群傻瓜,呼風喚雨,指揮若定,這就是屠格涅夫眼中的思想界、評論界,一個落后民族的精神世界的象征,在這里有一些偽權威制約著統帥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價值和觀念,而這些偽權威卻對社會的進步毫無作用可言,他們只不過貶損別人,抬高自己。
當屠格涅夫寫下“傻瓜”這個題目的時候,他的內心是不屑一顧的,也是痛恨的,說到這里,文章隱藏著作家一片憂國憂民之心。屠格涅夫有鑒于俄國1861年改革后社會中私欲的泛濫,深感它給國家民族社會帶來的危害,出于一片仁愛之心,懷著他一貫所抱的人類崇高道德境界的理想,憤憤然要對這種現象進行揭露和批判。
因此,他才會苦心孤詣,采用民間口頭故事的形式,寫出了這篇妙文。我們不能忽略隱藏在文中的作者的善意和愛,他說“可憐的年輕人”,一個“可憐”既是對后來者的同情理解,又是一種委婉的勸誡,而這些年輕人也是屠格涅夫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