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學《躁進之忍第七十五》譯文與賞析
躁進之忍第七十五
躁進之忍第七十五
仕進之路,如階有級,攀援躐等,何必躁急。
遠大之器,退然養恬,詔或辭,再命猶待三。趨熱者,以不能忍寒;媚灶者,以不能忍讒;逾墻者,以不能忍淫;穿窬者,以不能忍貪。
爵乃天爵,祿乃天祿,可久則久,可速則速。
輦載金帛,奔走形勢。食玉炊桂,因鬼見帝。虛夢南柯,于事何濟!噫,可不忍歟!
【譯文】
做官從仕的路,猶如上臺階,須得一步一步往上走。如果互相援引,跨越臺階,那就顯得有些急躁了。
胸懷遠大、器量高雅的人,往往退居山林,靜心培養自己恬淡自若、與世無爭的心境。晉武帝幾次下詔要李密做官,李密都以家有老母需養老送終為由來推辭。人們奔向溫暖之地,是因為不能忍受寒冷;人們紛紛供奉灶神,是因為不能忍受灶神的讒言而忍饑挨餓;男女越墻相會,是因為不能忍受男女間情欲的誘惑;盜賊翻墻入室行竊,是因為忍不住自己的貪欲。
無論是爵位還是俸祿,都是上天授予的,官能做下去就做下去,需要離開時就離開,不要猶豫不決,有所留戀。
當初蘇秦用車載著金銀珠寶,為合縱抗秦而到處奔波。他等了3天才見到要見的楚王,還抱怨:食貴于玉,薪貴于桂,謁者難見如鬼,王難見如天神。他一心想著榮華富貴,但太急躁,到頭來是南柯一夢,一無所有。唉!任何事都不能急躁。人們怎么能不忍住自己的急躁之心呢?
【評析】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希望盡快致富,這種愿望是好的,但我們應該認識到事物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有時候事與愿違,欲速則不達,這其實就是躁進不忍所帶來的問題。躁進之忍有這樣幾個層次:一是要認識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二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無論干什么都要有耐心。三是不輕視一點一滴的積累,應該注重發展過程中的每一次努力,不能過于急躁,不為一時的急功近利所誤導,要有一個長期奮斗目標,不拘泥于一時一事的利益得失,把眼光放遠些。
典例闡幽 輕敵躁進,自取滅亡
公元前342年,魏國軍隊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派田忌、田嬰為將,孫臏為軍師,領兵救韓。孫臏重演“圍魏救趙”的故技,不去解韓國之圍,只指揮齊軍直接攻打魏國。魏將龐涓得知消息,急忙從韓國撤軍回國。
這時齊軍已經越過齊境西進。孫臏對田忌說:“他們三晉的軍隊向來剽悍勇武而輕視齊國,齊國有怯弱之名,善于打仗的人就要因勢利導。兵法上說,急行軍一百里去爭利會損失上將;急行軍五十里去爭利只有一半人能趕到。我軍進入魏境后,第一天要造十萬人吃飯用的灶,第二天減為五萬,第三天減為兩萬?!?/p>
龐涓趕回魏國后,就去察看齊軍扎過營的地方,發現齊軍的營地占地面積很大。他叫人數了數做飯的爐灶,足夠十萬人吃飯用,龐涓心里暗自驚奇。
第二天,龐涓帶領大軍追到齊軍第二次扎營的地方,數了數爐灶數目,已減少一半,只能供五萬人用了。
第三天,魏軍追到齊軍第三次扎營的地方,再仔細數數齊軍的爐灶,僅夠兩萬人用了。龐涓見此情況,冷笑兩聲,對周圍的將士說:,“齊軍都是一些貪生怕死的家伙,十萬大軍到魏國,才三天工夫,逃跑了一大半了。”
于是他脫離大軍主力,只率領輕裝精銳的部隊,晝夜兼程地追擊齊軍,一直追到馬陵。這時夕陽西沉,天已擦黑。馬陵道狹窄難進,路旁堆了不少障礙物。龐涓恨死孫臏,恨不得一步趕上齊軍,就命令魏軍踏著月色,繼續前進。不久,前面有兵士報告說:“道路全給木頭堵死了?!?/p>
龐涓馳馬上前,抬頭一看,道路兩旁的樹木全被砍光,中間只孤零零地立著一棵大樹。樹的一面樹皮被刮去,露出一方白色樹干,上面隱隱約約顯出幾個大字。因天色昏黑,辨認不清。
龐涓命人點起火把,照照上面所寫的字。火光中,幾個大字赫然生輝,令龐涓心驚肉跳:“龐涓死于此樹下。”知道中計的龐涓,撤退的命令還未出口,四方殺聲陡然響起,如飛蝗疾雨的箭矢,直往火把處傾瀉而來!魏軍大亂,彼此不能相救援。心胸狹窄、意氣驕橫的龐涓,自知大勢已去,不愿做同學的俘虜,只好拔劍自殺。臨死前他憤恨地說:“居然讓孫臏這小子成了名!”齊軍乘勝發起攻擊,全殲魏軍,俘虜了魏太子申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