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黃昏》鑒賞
作者: 莫渝
張彥勛(臺灣)
茅屋前方的溪流兩岸,已是翠綠的波濤。閃耀的田園情趣,金黃的谷色以紺碧的天空作背景,在黃昏中滾蕩。
多美的旋律啊,喝口滿天彩霞的大氣,忽覺生命之可貴。
水邊,黃與紅綺麗的羅列。踏著美人蕉盛開的河岸小路步過去,猝然聞到了一股清香。
今天的黃昏,猶如處女般地澄清明凈。
含滿露水的河邊草叢,有夕陽的笑臉。以輕快的步伐踱去,一陣涼風越過河面輕撫眼臉而去。
甘美而惱人的風兒啊,田園的黃昏在彩霞中嫣然微笑著。
春花。夏水。秋月。冬風。變遷不斷的四季風物,蘊藏著無限的宇宙之奧妙。
醉在即將暗去的田園黃昏中,我,想人生想宇宙,良久不忍離去。
本詩選自詩集《朔風的日子》(1986),但寫作時間較早。
張彥勛扮演文學少年,就是從詩的活動開始:寫詩、編詩刊。當時的創作多少受到日本文壇詩潮的影響,即有少量散文詩的作品。這篇《田園黃昏》雖是稍晚之作,就風格與形式言,大體尚有類似。
文學理論家李辰冬先生,曾將中國文學史分成仕與隱兩種意識的消長,作為主導文學的兩大思潮:順利時,在朝執鐘鼎,廟堂文學隨之出現;逆境時,下野逐山林,田園文學吟詠不絕。就一般市井人民言,亦激蕩著這兩股意識,平時忙碌于現實生活,假日里放歌心情,即便無法陶醉山林田園,內心亦渴盼有一處牧歌式的寧謐境地。這種心態,導致都市文學與田園文學存在的必然關聯。
茅屋、溪流、河岸、小路、黃昏、清香、晚霞、余暉、涼風,構成一幅靜態的圖畫,令人沉淀忙碌,使人醉心,除了“美”之外,其余的雜念都不會出現,不曾有過。這樣的境地,似乎沒有索求,只覺得生命的珍貴。有了生命,才能享受這段“美”的時空,才能和這段奧妙結合。
詩中雖提供安祥、寧靜的畫面,依然存在著活動的生機:翠綠的水波、拂面的涼風、作者的思維……等等,讓靜中生動,使得風景不是死寂,而是有生命的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