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女杰高玉柱
【4146】民國女杰高玉柱
(政協麗江市委員會,云南人民出版社,57萬字,2018年12月第1版,120元)
△共6篇:[1]向民國政府請愿文(1936-1940);[2]請愿期間發表的文章和演講稿(1937-1940);[3]民國官媒和社會各界對高玉柱的評述文章(1936-1946);[4]高玉柱詩詞書畫;[5]當代人研究高玉柱的文章;[6]當代著名學者有關高玉柱的研究文章。
〇吳稚暉(1865-1953):“官可不做,國事不可不管”。他去世時蔣介石題詞“痛失師表”。
〇源自江西廬陵,漢族,后同化,為夷族(苗族),盛于西南,居永勝,土司后代。
〇在那個特殊的社會歷史時期,高玉柱是一個被“雙重邊緣化”了的人:與永勝地區真正的“土著”居民相比,高玉柱是一個“邊緣”人;而對于國民政府來說,像她這樣的少數民族地區的精英,同時又是“漢人”群體的“邊緣人”。有意思的是,也許正是這種雙重邊緣的身份,使得高玉柱在社會急劇變遷的過程中獲得了和族體政治交流的機會。
〇尼采認為:那些行使權力的人,總是企圖讓人們將服從內化于心,并試圖在人們內心建立一種道德規范,這種規范讓人們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某種自愿的選擇,是一種功績,甚至還意味著美德。韋伯認為:任何統治者都會企圖喚起并維持人們對于統治者“合法性”的信仰,即他們會努力讓被統治者服從權力的行為“內化”,讓他們覺得服從于權力的行為是理性的、合理的。
〇高玉柱(1906-1942),云南北勝(今永勝)末任土司高長欽的女兒。自幼聰明好學,又得名師指點,成長為才貌雙全、學識淵博、膽略過人的風云人物。20世紀30年代她在南京、上海為西南少數民族爭取參政權利和民族平等作出了重要貢獻。滇西抗戰爆發后被任命為陸軍少將、國民政府邊疆宣慰團團長,到云南、貴州、廣西等地工作,宣傳鼓動各族群眾投身抗戰救國,為國族和民族大業光榮殉職?!暗嵛鞑排?,民國新流”。
〇自稱幼年赴法,14歲回國,畢業于大理女子師范,曾在云南大學修業。巾幗須眉高玉柱。
〇夷族中,女權高于男權,夷族女子,大多數能獨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