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人間詞話·文體尊卑論》經典解讀
王國維《人間詞話·文體尊卑論》經典解讀
文體尊卑論
近體詩體制,以五、七言絕句為最尊,律詩次之,排律最下。蓋此體于寄興言情,兩無所當,殆有韻之駢體文耳。詞中小令如絕句,長調似律詩,若長調之《百字令》《沁園春》等,則近于排律矣。
或許讀任何東西都出于人的感覺。
或者說感覺是靠人讀出來的。
猶如你剛開始接觸一件事物,不管如何,你是很難走進的,因為你在門外,里面風景如畫,可是你也只能觀望。
但是,感覺都是靠接觸而來的。
比如,人與人相處久了,便生眷戀。
情感,經營得久了,便知冷暖進退。
那么文字也是一樣。
王國維曾經反對文體尊卑論,反對詩比詞要尊貴的看法,但是在這個地方,卻將一些文體作了細細的比較。
他講詩詞并論,說小令如絕句,長調似律詩,特長調跟排律相近,他喜好小令、絕句,最后才是律詩長調。
這里看起來,好像和他前面的反對文體尊卑論是矛盾的。
其實不然。
反對文體尊卑論是個人對于文體的態度,而這里卻是自己獨自的喜好。
僅僅是喜歡,讀的文字多了,自然會有喜歡的一些東西,更多合乎于個人口味的東西。
說成是個人偏見也無所謂,因為前提說過了,每個人都有自身特殊的偏好。
猶如一個班的學生,你對每個學生都是平等尊重的,你對每個學生毫無貴賤之分,盡管如此,你還是會情不自禁地更欣賞那些天賦好的優秀學生。
行為是一回事,個人骨子里的喜好又是一回事。
就是這樣的邏輯。
或許,他對于小令的喜好更多的是因為其合乎他的境界說,小令更多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文字。
觸摸諸多,才懂得諸多,明白總有一種才恰似心頭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