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樂觀的孩子:讓孩子受用一生的幸福經典
【4267】教出樂觀的孩子:讓孩子受用一生的幸福經典
(〔美〕馬丁·賽格利曼著,洪莉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8萬字,2017年5月第1版,59.9元)
5部14章:1.為什么孩子需要樂觀:[1]悲觀在流行;[2]樂觀需要從小培養。2.孩子不快樂,父母有責任:[3]父母的教養誤區;[4]為什么孩子越來越不快樂。3.你的孩子是樂觀,還是悲觀:[5]樂觀小孩的養成規則;[6]你的孩子是樂觀者嗎;[7]孩子的樂觀從哪里來;4.如何教出樂觀的孩子:[8]處于險境的孩子;[9]樂觀教養ABC法則;[10]讓孩子學會解釋;[11]讓孩子學會反駁;[12]讓孩子學會與人相處。5.最快樂的孩子:[13]樂觀的金字塔;[14]要樂觀,還要好教養。
樂觀的孩子才會充滿希望。
沒有濃厚的興趣,就沒有成長的動力;沒有良好的習慣,就沒有成長的保障;而興趣與習慣都離不開樂觀這個基礎。
人類面對許多無法控制的事件時的反應:經常試都不試就放棄了。
悲觀的四個來源:基因;父母的悲觀;從父母或老師那得來的悲觀性批評,掌握感和無助感的經歷。
在幫助孩子學習解決問題及社交技能之前,記住三項原則:[1]不要為孩子解決任何問題;[2]一旦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你就不能對他的解決方式過分苛求;[3]你自己要示范有靈活性的問題解決策略。
“可以抓住機會時,就有希望,那樣事情會好轉;沒有希望時,事情則不會好轉”。
樂觀不是萬靈丹。它不能取代父母的良好教養,也不能取代孩子發展起來的強烈道德觀,更不能取代雄心壯志或是正義感。
倡導用科學、理性的積極心理學方法來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