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與我之間
【4155】在世界與我之間
(〔美〕塔那西斯·科茨著,于霄譯,譯林出版社,10萬字,2017年4月第1版,36元)
△塔那西斯·科茨(1975—),美國當代著名作家、記者,2015年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2016年入選《時代周刊》“全球最具有影響力100人”。這本書分3部分;導讀;夢碎時分,以筆為馬;譯后記:致父之書。
〇詹姆斯·鮑德溫:“把人類帶到了滅亡的邊緣:因為他們認為他們是白人”。
〇科茨一反此前黑人政治生活意識中主流的“身份政治”敘事邏輯,拒絕建構出一個統一的“黑人身份認同”:“一個作家——作為為之努力的身份——必須警惕每個夢想、每個民族,即便是他自己的民族”。他轉而訴諸一種“身體政治”,將關注點落在身體上:身體的安全、身體的表達、身體的自由。作為一個父親,他首先關注的是兒子的身體安全和身體福祉。他最恐懼的是,兒子某一天出門后就再也回不來,變成新聞里的一個名字,一個被警察暴力或街頭暴力剝奪了身體的名字。
〇這本書以父子之間的私人敘事為主體,其中提到但并未展開討論一些具有政治和憲法意義的主題,比如關于誰是人民的問題,以及黑人的身份認同的問題。
〇國家的整合是所有現代國家都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務。
〇從美國目前的人口構成來看,白人約為2.5億,占總人口的70%以上,黑人人口為3900萬左右,占12%,已經不是人口最多的少數族裔,最大的少數族裔是拉美裔,人口有5000萬以上,占人口總數的16%左右。
〇父愛是一種天賦,從孩子神奇地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自然而然產生了。愛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它會讓人寵辱不驚、堅韌不拔、一如既往地無憂無慮。
〇把四百年歷史與個人痛苦、智慧提煉為獻給愛子的祈禱文,并試圖喚醒美國人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