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邊疆學概論
【3033】中國邊疆學概論
(鄭汕著,云南人民出版社,58萬字,2012年6月第1版,75元)
△全書共九章:緒論;籌邊觀;疆域;邊界;周邊關系;邊政;邊務;邊防;邊民社會。
○“底定”是指“奠定”、“平定”、“穩定”之意。“經略”是指對邊疆“派官設治”、經營管控、行政調處等等。
○中國自古就有“懷德致遠”、“協和萬邦”、“止戰為武”、“大而不霸”、“和而不同”、“居中馭外”的傳統對外思想。
○邊疆學包括了國家的治邊理論、治邊政策、治邊實踐,牽涉到政治、經濟、軍事、國防、民族、宗教、外交、歷史、地理等多學科、多領域的知識,是一門新興的系統學科。
○底定邊疆是構建國家安全經略戰略屏障的過程。
○籌邊觀是國家經略和底定邊疆的總體觀念。
○所謂“直過區”,是指邊疆處于原始社會末期或已進入階級社會,階級分化不明顯的地區,采取直接過渡方式,不進行土地改革,而直接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地區。
○省級34個、地級333個、縣級2860個。
○安全與發展,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需求。孫子說:“兵不強則不可以催敵,國不富則不可以養兵”。
○鴉片戰爭前,中國有13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進入近代后,損失了34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四分之一。
○中國古代周邊關系的特征:①“止戈為武”的和平特征;②“大而不霸”的文化特征;③“和而不同”的體制特征;④“居中馭外”的策略特征。
○中國現代周邊關系的特征:①全球化條件下的時代特征;②和平共處的大局特征;③合作共贏的開放特征。
○古代邊政觀念:“天下共主”的大中華觀念;“邊緣”與“中心”聯動的內治性觀念;“王霸互用”的“經權”策略觀念;“重防衛輕開發”的經略觀念。邊政政策:實邊、和親、羈縻、互市、屯墾(軍屯、民屯、商屯、囚屯)。
○現代邊務管理職能:邊境保衛:邊境會談;邊境地區管理;出入境管理;檢驗檢疫。
原則:依法治邊、國家統一領導分工負責、服務大局、各方齊抓共管之原則。特征:主權與治權相統一、內務與外務相聯系、民務與軍務相結合。
○“大乘”主張普度眾生,度人度己。“小乘”主張自我超度,即自利和自度。
○在古代邊民社會中,云南地處西南邊境中段,東連廣西,西連西藏,云南邊疆的穩定發展為底定西南邊疆起到了中堅作用。
○中國歷代治邊的基本經驗:①以內聚建邊為模式的拓邊經驗;②以地緣管控為基礎的靖邊經驗;③以民本行政為特征的安邊經驗;④以和平發展為道路的強邊經驗。
(2017年3月19日下午5:40閱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