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鑒賞
作者: 許桂良
周朗
神話里說,這是仙人遺落在大草原上的一塊明鏡……
跨馬跑過草原,遠處,天邊的青海湖,湖水高出草地,象一個巨大的寶藍色的凸鏡。
我往天邊馳騁,近了,寶藍的湖,盈盈欲溢的湖水,快要從天邊流下來了。
寶藍的湖,流下來吧!澆灌這萬頃草原……
你看那墾荒隊員的炊煙,
你聽那拖拉機馬達的轟鳴,
你看這青青的草原,又翻了一次身,黑色的新墾的土地,在陽光下水氣蒸騰……
流下來吧,寶藍的湖,澆灌這萬頃草原,澆灌這草原里的新墾田。
你看,修渠大軍紅旗千面,銀鋤萬柄,你聽呼喚你的歌聲響徹云天。
流下來吧,寶藍的湖,我騎馬來到你的身邊,就是為你勘測一條流進草原的路線……
青海湖,古稱西海,蒙古語稱“庫庫諾爾”,意為“青色的湖”。在青海省東北部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間,是我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面積4583平方公里,繞湖一周約360公里。湖面海拔3195米。湖中有海心山、海西山、三塊石、沙島、蛋島(即鳥島)等,每年春季有十萬多支斑頭雁、天鵝、棕頭鷗、鸕鶿等來此,使這里成了鳥的世界。
青海湖,迷人的湖,它本身就是一首深邃的詩,不同人去讀它,在心靈深處就會發出不同的迥響。
作者沒有描繪青海湖那些令人心馳神往的實在境界,而是以審美的目光把它詩化了,升華了:意象,它是仙人遺落的明鏡,一個“寶藍色的凸鏡”;時間,多么漫長,它已延伸到遠古,流傳于神話之中;空間,何其寥廓,它竟與天相接,看似要從天邊流溢!這種意境就更加令人迷醉,神思飛揚!青海湖是美麗的、迷人的,但也是遙遠的(在天邊)、神秘的(仙人所遺),與她相親,是難的。
作者筆下的人民,英勇、堅毅、睿智、樂觀。他們懷著必勝的信心,頑強地奔向目標:天邊是好遠好遠的,但生命的水就在那里,于是,他“往天邊馳騁”;他們已經揭開了那藍湖的面紗,掌握了它那神秘的性格,為它規劃了造福人類的“路線”;他們揮汗如雨,在草原上開出了黑色、肥沃的處女地,并且繼續進軍,萬柄銀鋤揮舞,“歌聲響徹云天”!
作者眼中的人與自然(青海湖)的關系是遙遠而臨近,矛盾而和諧的。青海湖既不是頂禮膜拜的崇高對象,也不是沉溺把玩的優美物事,更不是消融自我、天人合一的境界。他象一個英俊的王子,騎著白馬,奔向她,不卑不亢,與她親切對話:“流下來吧……灌溉這萬頃草原,灌溉這草原里的新墾田”,人間萬千眾生多么愛你、敬你、需要你啊!你聽:他們正在用嘹亮的歌聲向你呼喚。這里,人與自然的審美關系與功利關系多么和諧地交織在一起!它給人以美的享受,使人興發對美好生活的無限遐思,也激發人們改造自然以及創造性勞動的實踐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