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4149】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全國干部培訓教材編審指導委員會組織編寫,人民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16萬字,2019年2月第1版,40元)
△共9章:[1]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概述;[2]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3]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4]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5]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6]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7]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8]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9]建設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
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意味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〇“6+1”戰略構想,包括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體現效率、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
〇把握好基本原則:貫徹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〇國際經驗:注重供給質量和效率;注重產業體系的協同;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市場和政府各司其職。
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辦法推進供給結構調整,更好地滿足要求,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強化基礎體系支撐、發揮人力資本作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
〇必須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體制機制,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調節職能,縮小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更合理、更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〇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的基本內涵。
〇經濟體制是一個國家關于資源占有方式和資源配置方式,組織生產、流通和分配的一整套制度體系,是制定和執行經濟決策的各種機制的總和,是國家經濟的組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