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眼睛
【4422】歷史的眼睛
(劉未鳴、劉劍主編,中國文史出版社,22.3萬字,2018年8月第1版,52元)
《申報》所見牡丹社事件與日本蓄謀吞臺。我國歷史上杰出的少數民族報人?!洞蠊珗蟆放c《反美扶日》愛國運動。張宗昌與民國三大報人被殺案。徐盈:中國經濟報道的先行者。范長江的“旅行通訊”。史量才:人有人格,報有報格。一代報界宗師張季鸞。邵飄萍與他的新聞事業。老報人王蕓生與共產黨的交往?!?/p>
鏡頭記錄歷史,新聞傳播真相。
史量才:“物不變則質不純,人不涉難志不明”。
“何謂大公?忘己為大,無私謂公”。
張友鸞,“最有風趣的報人”。“是真名士自風流”。
鄭拾風(1920—1996),他的“最短雜文”是一句短評:“今日無話可說”(1946年6月24日,南京下關事件次日,在南京人報發表六字短評以示抗議)。
夏衍寫了不下1000萬字,其寫作能力簡直是無限的。他認為雜文作家應具有:[1]鮮明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敏銳的觀察能力;[2]旗幟分明的愛憎;[3]有文學素養、精練的文體、諷刺和幽默的才能、深刻的生活經驗和廣博的社會知識。
崗位和事業是兩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