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隨筆·何恙不已》譯文與賞析
何恙不已
何恙不已
【原文】
公孫弘為丞相,以病歸印,上報曰:“君不幸罹[1]霜露之疾,何恙不已?”顏師古注:“恙,憂也。何憂于疾不止也。”《禮部韻略》訓恙字,亦曰憂也。初無訓病之義。蓋既云罹疾矣,不應復云病,師古之說甚為明白。而世俗相承,至問人病為貴恙,謂輕者為微恙,心疾為心恙,風疾為風恙,根著已深,無由可改。
【注釋】
[1]罹:受,遭逢,遭遇。
【譯文】
公孫弘在擔任漢朝的丞相時,因為病重請求辭官。皇帝批答說:“愛卿只是不小心得了點風寒小病,還用擔心這病好不了嗎?”顏師古注釋說:“恙,擔憂的意思。這句話說:哪里值得擔憂這病就好不了呢。”《禮部韻略》解釋“恙”字的意思也認為是“擔憂”的意思,看來“恙”字最初并沒有生病的意思,既然上面已經說過得病,下面就應當不再重復說“病”,顏師古的解釋十分明確。但世間人們卻將這錯誤解釋的傳了下去,一問道別人的病情都稱“貴恙”,稱輕微的病情為“微恙”,心病為“心恙”,風病為“風恙”。這種用法根深蒂固,已經到了無法更正的地步了。
【評析】
作者在文中通過對“恙”這個字字義的辨析,揭示了語言學中的一個重要現象——詞義演變。語言學研究認為,詞匯相較于語法和音韻,是一個開放的、不可窮盡的系統。語言是社會的產物,而詞匯對社會變化的反映是最敏感的,舊詞舊義在不斷地消亡,新詞新義在不斷地生成。尤其是在社會產生劇烈變化的時期,詞匯變化的迅速常使人有應接不暇之感。詞義的變化有三種情況。首先是詞義范圍的變化,又包括詞義的擴大、縮小和轉移。比如“洗”,原來的意思特指洗腳,現在的詞義就擴大了。“妃”,原意是“配偶”,后來特指帝王的妻妾,這就是詞義縮小。“恙”字原意是“擔憂”,后來變成“疾病”的意思,這就是詞義的轉移。還有“湯”字,古代是指熱水,現在變為一類菜肴的名稱,而日語里面的“湯”還保留著漢字的古意,所以日本的浴室都掛一個“湯”字,表示有熱水可以洗澡。詞義的變化除了范圍,還有輕重和褒貶的變化。比如“衣冠禽獸”一詞,源于明代官員的服飾。明代官員的服飾規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將官服繪獸,所以衣冠禽獸原指人當上了官,是褒義詞。但是某些官員貪贓枉法、欺壓百姓,這個詞慢慢就變成貶義詞了,而且短語的結構也發生了變化。語言是活的東西,它不斷地發展、變化,不斷地有新生、有衰亡。對于已經約定俗成的用法沒必要用古書上的解釋來糾正。從這一點看來,洪邁的感慨幾乎是沒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