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影絮語:星期茶座七日談
【3014】心影絮語:星期茶座七日談
(湯正華著,花城出版社,45萬字,2014年7月第1版,39.8元)
△分七個部分:①星期一吾鄉吾民;②星期二記者采風;③星期三名篇欣賞;④星期四藝海拾趣;⑤星期五擁抱山水;⑥星期六吻別青春;⑦星期天文學講談。
○“心”,乃人體內推動血液循環最緊要之器官,有心則活,無心則死。人生在世,“開心”,快樂也;“傷心”,悲哀也。人是最需要有“良心”的!而人生需要的是“真實”、“真心”!當然還需“小心”,留心、留神、謹慎很是重要。
○“惟楚有材,于斯為盛”。
○“莫道中國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
○張文秋,一位革命老人,一位中國傳統善良慈祥的母親,樸實得如同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她毫無“皇親國戚”的排場和架子,也沒有滿口“馬列”。
○黃埔軍校與美國西點軍校、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俄羅斯優龍芝軍事學院號稱世界“四大軍校”。
○斯諾寫彭德懷:樸實無華、為民謀益、樂觀堅定、胸懷坦蕩、充滿人情味。
○《列寧在十月》、《難忘的1918》影片中,化了裝的列寧從芬蘭火車頭下來秘密回到彼得堡,躲進瓦西家中。瓦西里回到家中和娜塔莎的那一段經典對話讓人印象深刻。娜塔莎說:“牛奶沒有,面包也沒有,拿什么來喂孩子呢?”瓦西里說:“不要難過,不要哭,會有的,都會有的,面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
○愛因斯坦說:“科學永無止境,是一個永恒之謎。使我充滿樂趣的理想是真、善、美”。
○魯迅說:“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出的火花,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前途的燈火”。“凡是有趣味的東西能使生命美麗”。
○文藝復興運動猛烈沖擊教會神權統治,提倡以人為本,反對神權,文藝復興帶來全新的理念:從迷信神到尊重人;從唯心到唯物;從愚昧到理性;從神學到科學;從強權蒙騙到個性解放;從禁欲主義到享受人生;從“神權就是一切”到“知識就是力量”;從專制獨裁到科學與民主。
○中國十大古典悲劇:①元·關漢卿《竇娥冤》;②元·紀君祥《趙氏孤兒》;③明·馮夢龍《精忠旗》;④清·李玉《清忠譜》;⑤清·孔尚任《桃花扇》;⑥元·馬致遠《漢宮秋》;⑦明·高則誠《琵琶行》;⑧明·孟稱舜《嬌紅記》;⑨清·洪升《長生殿》;⑩清·方成塔《雷峰塔》。
○中國十大古典喜劇:①元·關漢卿《救風光》;②元·王實甫《西廂記》;③元·鄭廷玉《看錢奴》;④明·康海《中山狼》;⑤明·吳炳《綠牡丹》;⑥元·白樸《墻頭馬上》;⑦元·施君美《幽閨記》;⑧明·高濂《玉簪記》;⑨清·李漁《風箏誤》;⑩元·康進之《李逵負荊》。
(2017年3月5日晚9:45閱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