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田賦》鑒賞
作者: 王立群
張衡
游都邑以永久(1),無明略以佐時(2);徒臨川以羨魚(3),俟河清乎未期(4)。感蔡子之慷慨(5),從唐生以決疑(6)。諒天道之微昧(7),追漁父以同嬉(8)。超埃塵以遐逝(9),與世事乎長辭(10)。
于是仲春令月(11),時和氣清(12),原隰郁茂(13),百草滋榮。王睢鼓翼(14),倉庚哀鳴(15)。交頸頡頏(16),關關嚶嚶(17)。于焉逍遙(18),聊以娛情。
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19)。仰飛纖繳(20),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鉤;落云間之逸禽(21),懸淵沉之鰡(22)。
于是曜靈俄景(23),系以望舒(24)。極般游之至樂(25),雖日夕而忘劬(26)。感老氏之遺誡(27),將回駕乎蓬廬(28)。
彈五弦之妙指(29),詠周、孔之圖書(30)。揮翰墨以奮藻(31),陳三皇之軌模(32)。茍縱心于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33)?
受中國正統思想影響的文人士大夫,一向看重文行出處,而出窮處優之論則得到中國文人的普遍認同?!吧砭咏瘃R玉堂之近,而有云嶠春臨之想;職在獻納論思之地,而有霸橋吟哦之色?!?楊萬里《山居記》)確為文人士大夫的共同心理。但細加尋繹,這種居官思隱之念又各有其不同的動機?;蛞源顺蛔灾?,或以此全名保節,或以此避禍惜身,或以此反抗現實。偏處一端者有之,兼有數想者亦有之。據《后漢書·張衡傳》載,“后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問衡天下所疾惡者,宦官懼其毀己,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閹宦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睆埡飧吒琛皻w田”似乎兼有數因,而遠禍全身則是其中根本動因。
張衡一生并未“歸田”,此賦所寫,當為想象之辭?!稓w田賦》為世所重,實在是此賦于傳統賦作之中另辟蹊徑,新人耳目。
變鋪敘為抒情。漢賦重鋪敘,喜用大全景式的構圖,追求超時空的表現。寫美景,則四時花卉、八方異草并時而生;寫弋釣,則天上地下,現實理想中的奇魚異禽無不萃集。而此賦寫“歸田”以后的良辰美景,吟嘯弋釣,卻一反漢代大賦之傳統,意在抒情,抒“歸田”之后的欣喜之情。冗長呆板的鋪敘消聲匿跡,代之以言情寫意之筆。從而更具詩的情韻。
變宏篇巨制為短小精焊。漢代大賦鋪張揚厲,追求大而全,勢必造成文筆繁復,體制龐大。即以張衡所作之《二京賦》與本篇相比,亦可見出二者體制上的巨大差異。
變晦澀為清新。漢代大賦追求宏大,鋪寫之際勢必窮詞匯之極。寫山則“崴嵬㟪廆”,敘水則“滂濞沆溉”。不避生字僻詞,不忌佶屈聱牙,有意造成一種重澀之感。《歸田》一賦,有意沖淡了漢代大賦的重澀感,出之以較為清麗的文辭,開啟了魏晉抒情小賦一脈,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