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
【3624】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
(〔美〕埃里克?勞赫威著,陶郁 黃觀宇譯,譯林出版社,19.75印張,2018年3月第1版,32元,牛津通識讀本之一)
△共7章:①負債的世界;②胡佛那幾年;③蕭條的美國;④復脹和復蘇;⑤管理工農業;⑥制衡性力量;⑦開始的結束。
○這本書考察了美國那場經濟危機以及歷史上一次巨大的政策革命。呈現了羅斯福新政主要的成功與失敗之處,解釋了為何新政的某些計劃會成功、另一些計劃未能成功。描述了羅斯福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如何將新政的各項戰略推向全球舞臺。
○羅斯福說:“如果你正確地對待人民,他們就會正確地對待你……十有八九會如此”。正確地對待人民包括教育和引導人民。
○羅斯福總統最重要的歷史性成就不是新政,而是引導美國人民最終加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這本書將新政劃分為三個部分:①那些看起來有助于逆轉大蕭條的政策;②那些無助于大蕭條的政策;③那些雖未直接應對當前災難,但有助于防止或降低未來發生類似問題可能性的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戰讓美國幾乎在一夜之間從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變成了最大的債權國。紐約也取代倫敦成了世界信貸體系中的核心貸款方。
○1920年,平均每三個美國家庭才擁有一輛汽車,1920年代結束,全美幾乎每家每戶都擁有一輛汽車。汽車的生產、采購和金融支持不僅塑造了人們對1920年代美國經濟繁榮時期的印象,還塑造了繁榮本身。
○胡佛的“成就大都看似傲人,卻經不起深入推敲。”
○羅斯福患有成人脊髓灰質炎。除了疾病的折磨,羅斯福在走向政壇的過程中可謂一帆風順;事實上,他有幸享受了一個民主國家所能提供的所有優厚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