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的教訓2:官場光譜
【4322】中國歷史的教訓2:官場光譜
(習驊著,中信出版社,2019年7月,28元)
6輯:[1]浩氣;[2]正風;[3]嚴紀;[4]反腐;[5]用人;[6]守心。
張問德:“我只是中華民族的讀書人”。
以升官發財為人生目標的人,孜孜以求的只是個人和家庭的私利,貪懶散奢、失信背叛是其本能選擇,自然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今年二十,明年十八。有個因改年齡被查處的干部辯解說:“我是想為黨和人民多做點事?!边@還不如唐朝宰相崔造實在,崔造退休后常對孩子們嘆氣:“現在沒有人送土特產了”。
讓權力從市場走開,由市場自行配置資源,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這是鏟除官場腐敗,保證政治安全的治本之策。
歷史是由經驗和教訓兩部分組成的。
不管什么政權,如果人民連馬斯洛描述的人類最低端的需求都毫無保障、毫無指望,怎么會有未來呢?
如果非要把中國的反腐與“權力斗爭”扯到一起,只能說它是“針對”權力的斗爭:馴服任性權力,召回失控權力,懲治濫用權力,規范行使權力。
人是可塑的,可人可神可鬼,能否釋放能量,釋放正能量還是負能量,釋放大能量還是小能量,與用人導向關系極大。
做一個明白人,說高了暗合馬克思的名言“不可收買是最崇高的政治道德”,往低里說,對自己負責難道不應該是本能嗎?
脾氣和膽子越來越大,什么人都敢交,什么話都敢說,多臟的錢都敢拿。及至東窗事發,這才大夢初醒,哀嘆最多的,除了懊惱,就是“人生毀了!”毀在哪里?毀在太順了。
愛是無罪的,溺愛則是毒藥;有的事錯了可以重來,錯位的愛則意味著毀滅。
朱德:“戲點到誰誰就唱”。
需要契約精神、施與精神、民族精神。
習驊寫的歷史故事呈現的是官場百態圖。其中既有貪官懶官巧官,也有清官能吏忠臣;既有犯了低級錯誤的高級干部,更有守規矩識大體的普通小吏。歷史里的人和事,有的偉岸得讓人拍案叫絕,有的卑劣得讓人不可思議,有的愚蠢得讓人頓足捶胸,個個似曾相識,如在左右。這些,是“歷史的教訓”,也是“歷史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