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隨筆·周世宗》譯文與賞析
周世宗
周世宗
【原文】
周世宗英毅雄杰[1],以衰亂之世,區區五六年間,威武之聲[2],震懾夷夏[3],可謂一時賢主,而享年不及四十,身沒半歲[4],國隨以亡。固天方[5]授宋,使之驅除。然考其行事,失于好殺,用法太嚴,群臣職事,小有不舉[6],往往置之極刑,雖素有才干聲名,無所開宥,此其所短也。薛居正[7]《舊史》紀載翰林醫官馬道元進狀,訴壽州界被賊殺其子,獲正賊[10]見在宿州,本州不為勘斷。帝大怒,遣竇儀乘驲往按之。及獄成,坐族死者二十四人。儀奉辭之日,帝旨甚峻,故儀之用刑,傷于深刻,知州趙礪坐除名[8]。此事本只馬氏子一人遭殺,何至于族誅二十四家,其他可以類推矣。《太祖實錄·竇儀傳》有此事,史臣但歸咎于儀云。
【注釋】
[1]英毅雄杰:英明果決。[2]威武之聲:威望和雄強的名聲。[3]夷夏:四夷和華夏,意即整個中國。[4]身沒半歲:死后半年。身沒,指身死。半歲,半年。[5]天方:天意,上天。[6]小有不舉:稍微有一點過錯。[7]薛居正:字子平,開封人,北宋大臣,少有大志,好學不倦。曾監修《舊五代史》。[8]坐除名:因此受牽連而丟掉官職。
【譯文】
周世宗柴榮是個英明果敢的豪杰,處于五代十國的混亂時期,僅用短短的五六年時間,威望和名聲便震懾了整個中國,真可謂是一代賢能的君主,可是他卻沒活到40歲,死后不過半年,國家就隨之滅亡了。這恐怕是天意屬于宋,才讓他為宋朝建國掃清了道路。但是考察他一生所做的事,其失策的地方在于他的好殺,動用刑法太嚴。他手下的官員,稍有一點過錯,往往要處以重刑殺掉。所以他雖具富有才干的聲望和名聲,而不知道寬容,這是他的短處。薛居正主編的《舊五代史》記載有翰林院醫官馬道元曾遞狀子給世宗,訴說自己的兒子在壽州(今安徽壽縣)境內被賊殺死,現主犯已在宿州(今安徽宿縣)被捕,當地州官不認真斷理此案。世宗大怒,派大臣竇儀乘驛站快馬去處理此案。審理結果,牽連處死了24個人及其家屬。這是因為竇儀奉命的時候,世宗的旨意十分嚴厲,所以竇儀用刑便過于殘酷,知州趙礪亦因此被撤職。這件事本來只是馬氏的一個兒子遭殺,怎能夠連誅24家的族人呢?其他事也可類推了。《太祖實錄·竇儀傳》都記載了這件事,但史官卻把這件事的過錯歸罪到竇儀身上。
【評析】
作者洪邁距周世宗生活的年代已經過去了200多年,盡管周世宗用法嚴苛的記載白紙黑字見于許多正史典籍,但是當時的具體情形是絕對難以復原了,而洪邁據此坐實“周世宗好殺”,恐怕是文人情緒化的表達居多。有道是“亂世用重典”。強悍如周世宗者,要想斧正世道人心,恐怕就不得不背上一個“好殺”的惡名,這恐怕是作者洪邁所不能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