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隨筆·漢唐二武》譯文與賞析
漢唐二武
漢唐二武
【原文】
東坡云:“古之君子,必憂治世而危明主,明主有絕人之資,而治世無可畏之防。”美哉斯言!漢之武帝,唐之武后[1],不可謂不明,而巫蠱[2]之禍,羅織之獄[3],天下涂炭[4],后妃公卿,交臂就戮[5],后世聞二武之名,則憎惡之。蔡確作詩,用郝甑山上元間事,宣仁謂以吾比武后;蘇轍用武帝奢侈窮兵虛耗海內(nèi)為諫疏[6],哲宗謂至引漢武上方先朝。皆以之得罪。人君之立政,可不監(jiān)[7]茲!
【注釋】
[1]武后:武則天。[2]巫蠱:用巫術(shù)毒害人。蠱,傳說中的一種人工培養(yǎng)的毒蟲,專用來害人。[3]羅織之獄:網(wǎng)羅編造罪名讓人下獄。羅織,虛構(gòu)種種罪名,對無辜者加以誣陷。[4]涂炭:爛泥和炭火,比喻極困苦的境遇。[5]交臂就戮:因為一點小事就遭到殺戮。[6]諫疏:諫,規(guī)勸君主使其改正錯誤。疏,分條說明的文字,一般指臣子向皇帝上奏。[7]監(jiān):通“鑒”,借鑒,參考。
【譯文】
蘇東坡說:“古代道德高尚的人,一定會為治理國家而勞心,同時為明君分憂,賢明的國君必有過人的資質(zhì),然而治理國家卻沒有可以令人擔(dān)心的。”此話說得太對了!漢朝的漢武帝,唐朝的武則天,不能說不賢明,但是他們的治理仍然會有巫蠱之禍和羅織之獄,天下生靈涂炭,后宮嬪妃和朝廷大臣可能會因一點小事就慘遭殺害,后代的人聽到這兩位君主的名字,就非常憎惡。蔡確寫了一首詩,用到了郝甑山上元間的事情,宣仁皇后把她比作武則天;蘇轍用漢武帝奢侈、窮兵黷武、浪費(fèi)公家錢財為例對君主進(jìn)行規(guī)勸,哲宗皇帝就認(rèn)為他是引用漢武帝的故事把他和前朝相比。這兩個人都因此而被判了罪。君主治理國家,怎么能不以此為鑒呢?
【評析】
本文開篇引用蘇東坡之言提出全文觀點“古之君子,必憂治世而危明主,明主有絕人之資,而治世無可畏之防”,論述了君主雖有過人之處,但仍避免不了治國過失現(xiàn)象的存在。之后針對漢武帝和武則天的治國之道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洪邁認(rèn)為其二人不能說不賢明,但仍會出現(xiàn)“天下涂炭,后妃公卿,交臂就戮”之慘相,后人理應(yīng)以此為戒。然后又列舉蔡確和蘇轍這樣的忠臣為治國擔(dān)心進(jìn)諫,但卻沒有得到君主認(rèn)同,因此遭到罪過,由此發(fā)表了感慨“人君之立政,可不監(jiān)茲!”本文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冷靜明智的聽從他人的建議,要以古人的教訓(xùn)為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