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戰爭論:重讀克勞塞維茨
【4678】21世紀戰爭論:重讀克勞塞維茨
(〔英〕克里斯托弗·科克爾著,閆曉峰譯,新華出版社,10.5萬字,2019年12月第1版,48元)
△6章:①克勞塞維茨及其一生;②克勞塞維茨在西點軍校;③如果克勞塞維茨讀過達爾文的理論會發生什么?④下個美國世紀研究中心舉行的一場討論:克勞塞維茨與戰略的重要性;⑤軍事歷史研究:克勞塞維茨在倫敦軍事歷史界;⑥如果沒有克勞塞維茨,誰能替代他?
〇這本書對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理論家的著作進行了一次全新呈現。在三個虛構的事件中,克勞塞維茨在西點軍校參加一個研討會;在一個華盛頓智囊團里就反恐戰爭進行討論;訪問圣達菲的一所機器人研究所并就科學家如何重塑未來戰爭進行討論。在三個獨立假設中,克勞塞維茨從他的時代背景出發,討論對于戰爭文化的理解,以及修昔底德和孫子兩位偉大人物對他的啟發。
〇英國小說家喬治·奧威爾曾說,到了一定年齡,任何人都會得到應有的尊嚴。
〇克勞塞維茨當過參謀軍官,也當過士兵,在俄國參加了一系列后方戰役和小規模作戰,還幫助普魯士波羅的海地區的省份組織民眾抵抗法國的運動。他豐富的軍事經歷非常令人矚目,這使得其對戰爭的理解更加深刻。
〇“他教育別人,同時也教育自己”。
〇戰爭的目的是讓一個政黨贏得市場、擴大領土、傳播思想。戰爭還包括反轉歷史的能力。
〇一個國家只有保持強大的軍隊才能成為強國,只有民眾素質過硬,一支軍隊才會有戰斗力。
〇戰略應該像軍事實力與政治目標之間的一座橋,它能夠而且應該成為重要的橋梁。
〇“當心只讀一本書的人”。(拉丁諺語)。
〇尼采:“從知識到智慧是一種藝術”,“最偉大的思想是最偉大的行動”。
(2020年3月24日夜11:40閱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