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浪淘盡
大江東去,浪淘盡
蘇軾被貶的黃州城西北是長江,江邊有座“赤鼻磯”,崖石峻奇,江面開闊,風景壯麗。
1082年7月16日晚上,蘇軾和朋友在赤壁下的江面上泛舟。清風在江面上緩緩拂過,水面平靜無波,賓主在船上喝酒賦詩。不一會兒,一輪明月從東山上升起,徘徊在南斗星和牽牛星之間,白茫茫的水汽籠罩在江面,江水和天空似乎連成一片,只覺得船好像凌空乘飛,人在船上也感到飄飄欲仙。
有個客人吹起簫來,簫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蘇軾覺得簫聲悲哀,就向賓客說:“你這是什么呀?”
賓客指著天空說:“‘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操在赤壁賦的詩嗎?西面是夏口,東面是武昌,這不是曹操被周郎打敗的地方嗎?當他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時,臨江飲酒,橫槊賦詩,真是一世英雄,現在又在哪里呢?何況我們這種只是在江邊捕魚打柴的人,好像蜉蝣在天地間寄托短暫的人生,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粟,要像長江一樣無窮,明月一樣永存,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把這種感慨寄托在曲調之中罷了。”
蘇軾說:“您了解江水和月亮嗎?江水不斷地在流,但始終不會流盡;月亮有圓有缺,但終沒有消損和增長。如果從變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也不過是一眨眼時間;如果從不變的一面去看,那萬物和我們都是無窮盡的。再說,天地之間的萬物各有主,如果不是我的東西,絲毫也不能取用。只有江上的明月和山間的清風,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才是大自然賜予我們共享的寶藏?!?/p>
賓客聽了,也轉悲為笑,重新斟酒再唱,一直吃到杯盤狼藉。大家在船上互相靠著入睡,直到東方發白。
蘇軾把這次泛舟夜游經過寫成了《前赤壁賦》;三個月后,他和友人重游赤壁,又寫了《后赤壁賦》。這時,蘇軾面對赤壁古跡,為了表達貶官生涯中的政治苦悶,也為了抒發江山永恒、人生短暫、人生如夢的感慨,情不自禁地吟出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原文為: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此詞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場的憑吊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同時表現了作者關注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曾被譽為“古今絕唱”。
此詞的意思是說:長江向東流去,波浪滾滾,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隨著長江水逝去。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時候周瑜作戰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擊著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江山像一幅奇麗的圖畫,一時間涌現出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強敵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我今日神游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發。人生猶如一場夢,且灑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此詞上闋,先即地寫景,為英雄人物出場鋪墊。開篇從滾滾東流的長江著筆,隨即用“浪淘盡”,把傾注不盡的大江與名高累世的歷史人物聯系起來,布置了一個極為廣闊而悠久的空間時間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洶涌奔騰,又使人想見風流人物的卓犖氣概。
下闋由“遙想”領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將領周瑜的形象。作者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挑選足以表現人物個性的素材,經過藝術集中、提煉和加工,從幾個方面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
此詞從總的方面來看,氣象磅礴,格調雄渾,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通篇大筆揮灑,卻也襯以諧婉之句,英俊將軍與妙齡美人相映生輝,昂奮豪情與感慨超曠的思緒迭相遞轉,做到了莊中含諧,直中有曲。特別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氣魄和藝術力量塑造了一個英氣勃發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報國、壯懷難酬的感慨,為用詞體表達重大的社會題材,開拓了新的道路,產生了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