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勒作品分析
【介紹】:
美國實證主義*哲學的最早代表,也是十九世紀英國影響最大的哲學家。在哲學上他繼承了休謨的經驗派哲學傳統;法國哲學家孔德對他影響也很大。穆勒曾到東印度公司任職幾十年,后任下議院議員。他的主要哲學著作有《邏輯體系》、《論自由》、《功利主義》、《孔德和實證主義》等。
穆勒在哲學基本問題上的觀點,是經驗主義和不可知論。他認為一切人類知識均起源于經驗。他說:“借直觀所認知的真理是一切其他真理所由之出發的根本前提。”所謂直觀就是感性直觀,即經驗直觀。他表面上承認外部世界(物質)的存在,但這種存在不過是經驗的存在。他把物質定義為“感覺的恒久的可能性”,這就否定了經驗的客觀性,否定了外部世界不以人類經驗為轉移而獨立存在。例如,他說,我看到一張白紙,如果我到另一個房間看不到白紙了,但我記得它,因此,不管我是否實際上看到白紙,我總是相信看到白紙的可能性。意思是他對某物的存在的信念,主要不是現在是否感到它而定的。他不是用事物(對象)的存在說明人的記憶和聯想,而是用心理的記憶、期待和聯想去說明事物的存在。因此完全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在邏輯學方面,穆勒也進行了重點研究。其主要特點是片面夸大經驗歸納法的作用,而貶低理性演繹的作用。他把邏輯夸大到以致代替哲學的程度。他認為,一切推理和證明、一切真理的發現,都不是自明的,都是由歸納法的解釋構成的,我們的一切非直觀的知識都起源于歸納。穆勒在歸納邏輯的發展上有一定貢獻。但從哲學意義上說,他是經驗主義和主觀主義的。
在倫理學方面,穆勒反對各種關于先天的道德原則的理論,認為道德原則的制定也同樣應當根據經驗。他還把經驗歸納法推廣于社會學的研究,提出要建立人性學作為一種中介科學,以便研究不同類型的人的性格和行為趨向。他認為人性學是關于個人的科學,有了這門科學,就可推導出社會的規律來,因為社會是個人的集合,社會學就是研究人類集體行為和構成社會生活現象的。穆勒的這一社會倫理學說實際上是把抽象的人性論當作解決一切社會歷史和政治道德問題的出發點的理論,它否定了社會意識和人們的社會行為依賴于他們的社會經濟地位,抹殺了社會的階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