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大義:共和國一代的
【3092】家國大義:共和國一代的
堅守與擔當
(瑪雅著,北京人民出版社,35萬字,2016年8月第1版,45元)
△本書通過對9位(黃平、秦天、余永定、高柏、李玲、蘇力、祝東方、潘維、王湘惠)專家學者的獨家訪談,全面解讀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治國理念和戰略布局,內容涉及中國道路、軍隊建設、經濟可持續發展、“一帶一路”戰略、民生保障、法治中國、文化自信、理論創新、國際和國家安全戰略等。
○馬克思無情地批判現實社會的一切支柱,特別是私有制、家庭、國家、宗教、意識形態。他讓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執政當局感到芒刺在背。在私有制、家庭、國家、宗教、意識形態消失之前,作為思想家和馬克思是永恒的,他的著作是一切革命者和叛逆者的精神家園。
○一個大國的領導人應該是人民的領袖,而不是精英的領袖。精英的領袖只代表一派,不是這一派就是那一派,人民的領袖才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用牛頓式的語言和標準來說中國道路:世上任一事物,如果它跨越的時間越長、覆蓋的空間越大、涉及的個體越多,那么很可能,它所包含的普遍性就越強。
○共生共存、互鑒互融、兼容并蓄、博采眾長,這大概就是中華文明能夠延綿5000年而不衰的根本所在。
○“人努力,天幫忙”。這“天”就是政策,就是制度。
○國家安全底線:領土不被侵犯、國家不被分裂、政權不被顛覆、主權不被踐踏和發展不被遏阻。
○不可過早實行資本項目開放。
○“對沖”金融學概念。在國際政治經濟中講對沖,意味著在爭取最好結果的同時,為應對最壞局面的出現做好準備。
○2050年,世界前七大經濟體將是中、美、印、巴西、墨、俄、印尼。
○社會主義是中國最大的軟實力,是新中國后來居上的法寶,是共產黨凝聚人心的旗幟,也是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人間正道。
○反腐大快人心,促民生才能大獲民心!
○“訂制計算社會主義”,有計劃、按比例安排國民經濟生產。
○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背后其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現代化。
○“心里有規矩,路就走得直”。
○法治社會和法治政府同樣重要,二者不可偏廢。
○毛主席寫公文“文字興致勃勃”。而今天的官方語言被詬病為“呆板、枯燥、生硬、僵化、教條”。
○《禮記·禮運》記載了以孔子之名表述的中華“共產主義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貸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是社會主義在中華文明里的“地氣”。這種“共產理想”早于馬克思2000年。
○中共是“立黨為國”,為全體中國人民服務,為中國利益服務。
○長生不老是迷信,長治久安是科學。
○文化自覺、文明自覺。建立自信、內修民生、外引資源、制造為本。
○中國不自亂、無人可亂華。
○忘記歷史意味著輕薄,篡改歷史意味著背叛。
○怎樣堅守國家利益和人民福祉?唯有堅持中國道路。三個支點:堅持中共的領導(堅持以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堅持發展經濟。
○自由主義左派:尊重民主但不迷信民主,尊重市場但不迷信市場,尊重科學但不迷信科學。
○落實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
(2017年5月27日晚10:50閱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