輾轉
輾轉
“輾轉”兩字,在本篇中,不指車輪,而指睡眠。不論老幼,不論貧富,我們于二十四小時內,不得不睡眠一次。據說,吾國的張之洞,美國的安迪生,能夠三天三夜不睡覺。但是一般人,到了一日中相當的時間,眼睛干了,精神疲了,非上床休息,馬上就會生病。詩曰:
不論人禽獸,
睡眠最重要。
三天不息止,
大眾稱奇妙。
但根據最近的醫學,身體極強健者,可于二百三十一小時(幾幾乎十天)內,全不睡眠。三日三夜不息止,尚然稱不得奇妙。不過本篇所講,不是睡眠,而是睡眠中的輾轉——我似乎有些離題,讓我立刻勒馬回頭,言歸正傳:
輾轉,就是自動,就是翻身。我們在睡夢中常常講話。我們在睡夢中,有沒有動作?多年以前,大家(包括科學家及普通人)以為不動是睡眠的常規,翻身是睡眠的變態。現在經過專家(醫師)的研究,我們知道這是一個公共的錯誤。我們知道我們不論體強體弱,在睡夢中一定會自動,一定會翻身。平均計算,睡眠者于八小時中,變易他的姿勢三十五次,每次五分鐘至十分鐘。
最初(公歷一九三一年)得到此結果,是一位美國州立大學的教授,名莊遜赫立(Harry Johnson)。莊氏所研究的人,共計一百六十名,其中有一夜中只變二十次者,亦有一夜中變易六十次者——三十五次是平均數。有痛苦者,受刺激者,食不飽者或過量者,溫度高者或便秘者,翻身甚勤,因此休息不多。疲乏過甚者,飲酒過量者,床鋪不良或被服不稱者,翻身太少,因此休息不全。前者易病,后者身僵。老年人常醒,小孩兒狂睡。工人較常人多睡,女人較男人多睡。一人獨睡時的輾轉,與夫婦同睡時輾轉,大不相同;其原因在床鋪的寬狹。被的厚薄,及墊的硬軟,也與輾轉有關系。
莊遜教授的著作,名字叫做《予休止以活力》(Vitalizing Rest),有圖有文,倒是一本值得研究的小冊子。
原載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七日《新中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