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爾,瑪麗安娜·克雷格作品分析
【介紹】:
美國意象派*女詩人。生于密蘇里州圣路易斯市。1909年在伯令·莫爾大學畢業。曾在官辦的印第安人學校里教過書,1915年開始在意象派雜志《自我主義者》上發表詩歌。她主要是住在紐約,其間曾編過《日晷》雜志。詩集有《歡樂》(1924)、《詩歌選擇》(1935)、《詩集》(1951)。她的詩集曾獲過普利策獎和日晷獎。她還翻譯過《拉封丹寓言》(1954)等。
莫爾的意象詩相當瑰麗而嚴謹。如《他做了這個屏風》,“不是用銀子,不是用絨布,/而是用風吹雨打下的月桂。∥這里,他引進了一片海洋/起伏有致就象一張掛毯;∥這里,一顆無花果樹,那里,一張臉龐;/那里,一條盤旋在空中的龍——∥這里標明,一個閨房;那里,一簇尖尖的激情的花。”她的詩重視視覺形象化,詩行的排列是對于客體的模仿。如《你就象在彩虹的腳下理想地尋找金子的現實的結果》一詩,是寫蜥蜴的,詩的形體恰如蜥蜴在爬行。她的詩注意精煉。為了省文字,有時她把標題也算做第一行。如《他做了這個屏風》,這既是詩題,也是全詩的第一行。她的詩在題材上多寫動物,還多寫運動員的生活。這一點在意象派詩人中較為少見。
莫爾是美國重要的女詩人,但她還不能算做純粹的意象派詩人。與希爾達·杜利特爾*相較,她詩中的意象并不那么純粹和爐火純青;特別是她的視覺的形象化手法,十分接近后來的具體派詩歌。她的藝術傾向性比較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