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南日記
【3793】凱南日記
(〔美〕喬治?凱南著,〔美〕科斯蒂廖拉編,曹明玉譯,中信出版社,60.7萬字,2016年11月第1版,98元)
△共10章:①密爾沃基市和普林斯頓大學(1916年-1924年);②柏林與里加(1927年—1933年);③莫斯科和維也納(1934年—1937年);④第二次世界大戰(1938年—1945年);⑤冷戰(1946年—1950年);⑥普林斯頓大學和牛津大學(1951年—1960年);⑦貝爾格萊德與普林斯頓(1961年—1970年);⑧學者與公共知識分子(1971年—1980年);⑨冷戰批評家(1981年—1990年);⑩世紀之末(1991年—2004年)。
○喬治?凱南(1904年—2005年),美國著名外交家、政治學家和歷史學家,曾任美國駐蘇聯大使,對蘇聯遏制政策的創始人,兩次榮獲美國普利策獎和國家圖書獎。1946年,任美國駐蘇聯代辦期間,其向美國國務院發出著名的“長電報”(5544字),對蘇聯的內部社會和對外政策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最終被美國政府所采納的長期對蘇聯戰略。
○凱南從11歲開始寫日記,至2004年,在他生命最后一個年頭里,已無法記日記。
“在這個簡單的小本子當中,記錄著我逝去的歲月;這樣,當我日后再次翻看,就能想起往昔的快樂時光”——喬治?凱南,十一歲。
○他希望美國能在他這樣的專業外交家指導下,建立一種精明、謹慎、務實、體面的外交政策。至于美國追求的所謂世界使命,都應以國家的自身制度的完善為前提。同時,對美國灌輸甚至強迫他國接受其價值觀的做法表示質疑。
○在贏取公眾尊敬的問題上,他永不知足,也從來沒有放棄影響政策制定者的努力。
○“一個男人,年紀越大,越應該銷聲匿跡”。
○“沒有完美的人際關系,政治事件中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
○歌德《初稿浮士德》:“精神世界的百葉窗無法關閉,如果你的感官與世隔絕,你的心靈就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