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惆悵
【4063】帝國的惆悵
(易中天著,上海文藝出版社,23.9萬字,2018年2月第1版,58元)
△“帝國與共和”三部曲之一。11部分:[1]明月何曾照溝渠;[2]武侯治蜀與“攻心聯”;[3]小太宗與大敗局;[4]變法幫了腐敗的忙;[5]荒唐的正義;[6]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7]鴉片的戰爭與戰爭的鴉片;[8]非典型腐敗;[9]從“出入兩難”到“進退自如”;[10]千年一夢。附錄:帝國官僚制度簡述。
〇蜀漢為何而亡?羅開玉認為:“蜀漢表面上是亡于魏,實質上是亡于當地的土著豪族”。
〇如何看待歷史:能攻心,則疑慮自消,從古知書非好辯;不審勢,即褒貶皆誤,后來治學要深思。
〇皇帝要守王法。
〇嚴嵩踏入官場以后,媚主、整人、弄權、索賄。
〇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乾隆六十年,漢武帝五十四年,萬歷四十八年,嘉靖四十五年。
〇綱就是權力,就是認命與罷免、提拔與處分、獎賞與懲罰官員的權力。
〇國家興盛可以分紅時,匹夫無份;國家危急需要救難時,匹夫有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〇思想和言論可以自由,行為不能自由。可以“胡思亂想”,可以“胡說八道”,不能“胡作非為”。
〇戰場上靠的是武力,商場上靠的是財力。
〇官高級,吏低級;官為主,僚為屬。
〇中國的帝國制度由秦滅六國而建立,起初一定是好的。但久而久之,帝國制度變壞了,這是為什么?以人為本,看歷史演變,借古鑒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