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鑒賞
作者: 樊洛平
屠岸
幼小的時候,我愛看母親的瞳孔,那瞳孔里有一個孩子的臉,那就是我自己。
年輕的時候,我愛看愛人的瞳孔,那瞳孔里有一個青年的臉,那就是我自己。
母親瞳孔里的孩子常常笑,笑得那么傻氣。
愛人瞳孔里的青年也常常笑,笑得那么傻氣。
如今,我想再看母親的瞳孔,母親已經(jīng)不在了。
如今,我想再看愛人的瞳孔,妻子已經(jīng)衰老了。
我努力睜眼去看妻子的瞳孔,卻看不見任何人的面孔,因為我的眼睛已經(jīng)昏花了。
有一個聲音說,何必睜眼呢?把眼睛閉上吧。
我閉上眼睛。
頓時,我看見了母親的瞳孔,那瞳孔里有一個孩子的笑臉,那就是我自己。
頓時,我看見了愛人的瞳孔,那瞳孔里有一個青年的笑臉,那就是我自己。
我看見母親的瞳孔對我笑,笑得那么慈祥。
我看見愛人的瞳孔對我笑,笑得那么美麗。
于是,我也笑了,笑得那么傻氣。
這首質(zhì)樸清淡、言簡而意豐的散文詩,凝聚了作者回首人生的情感結晶,蘊含了作者心靈意向的執(zhí)著追求,它喚起了我們對人世間美好生活和感情的珍愛,也帶來我們對自身形象的哲理審視。
選取小小的瞳孔作為人生的透視點,可謂角度新穎,構思別致。從不同人的瞳孔看自己,這映攝出來的形象竟然流動著一個人的一生,濃縮著人間至情,更可謂匠心獨具,寓意雋永。常言道,眼睛是人心靈的窗戶。當“我”的形象,從母親慈祥的瞳孔里閃過,從愛人美麗的瞳孔里閃過,從老妻衰老的瞳孔里閃過,當年的孩子早已是兩鬢斑白的老者。時光帶走了人的青春容顏,瞳孔卻留下了人的心靈形象,那個笑得傻氣的形象就是永遠的自己,那份真誠的愛心就是永遠的財富。作者在這里以樸素的語言道出了豐厚的題旨,盡情謳歌了赤子之心的可貴,人生初衷的不渝。
對比手法的巧妙運用,在這看似樸拙的描寫中,增添了一種流動之美,一種哲理之思,一種滄桑之感,不著一字地點化了作品的意境。作者緊緊圍繞今與昔的對比、變與不變的情思展開描述,寫出了流動的人生,道出了不變的自我。孩提時代,“我”在母親的瞳孔里笑;青春季節(jié),“我”在愛人的瞳孔里笑;如今,母親故去,妻子衰老,自己的眼睛也已昏花;一切都變化,唯有傻氣的笑仿佛定格,依然的我童心猶在。歲月流逝了人生,也沉淀了人生,那留在記憶中的美好時光,珍藏于心靈的真誠情感,獨立于世俗的人格理想,便成為一種永恒,今生今世伴隨著你。讀《瞳孔》,我們在變與不變的人生反差中,認識了抒情主人公,也開始靜靜地審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