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流滿路》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酒流滿路
【原典】
王文正公①母弟,傲不可訓(xùn)②。一日過冬至,祠家廟,列百壺于堂前,弟皆擊破之,家人惶駭。文正忽自外入,見酒流,又滿路,不可行,俱無一言,但③攝衣④步入堂。其后弟忽感悟,復(fù)為善。終亦不言。
【注釋】
①王文正公:王旦。事詳《宋史·王旦傳》列傳第四十一。母弟:同母的弟弟。②傲不可訓(xùn):狂傲而不聽勸告。③但:只是。④攝衣:提著衣襟。
【譯文】
王旦的弟弟,桀驁不馴,聽不進勸告。有一年冬至,全家人在家廟準備祭祀,在堂前擺放了許多壺酒。王旦的弟弟卻將這些酒壇一個個打碎,家人看到此景都很驚恐害怕。這時候王旦忽然從外邊回來,雖然看到酒流滿地,路不好走,但對此也沒有說一句責(zé)備的話,只是提著衣襟走進堂房。后來他弟弟忽然悔悟,轉(zhuǎn)而向善。對于弟弟,王旦自始至終都沒有指責(zé)什么。
【延伸閱讀】
俗話說“龍生九子,九子不同”,王家雖然屬于鐘鳴鼎食之家,出了像王旦這樣出類拔萃的人才,但也生了如其弟這般的“傲不可訓(xùn)”的惡少。可見家門顯貴,家教謹嚴,也不見得都能讓子弟成為“芝蘭玉樹”,所謂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王家也不例外。王旦貴為宰輔,能夠在朝堂之上縱橫捭闔,但卻不能讓其弟歸于善途。或許他之前也有過嘗試,因為訓(xùn)導(dǎo)無果,所以就任其所為了。孔子說過“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又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大概說的就是王旦弟弟這樣的人。對于此類兄弟,似乎也只剩下聽之任之了,何況王旦又是一位寬厚仁慈的官員。歷史上也出現(xiàn)過類似的著名難題。據(jù)說舜在登基之前,在家中敬老愛幼,但弟弟象卻刁蠻歹毒,無所不用其極,甚至對兄長也百般陷害,唯恐他生活得好。但舜既不責(zé)難于他,也不與之沖突,而是憑著自己的聰明睿智,逃脫劫難,保存兄弟的情分。后來舜受禪之后,也未處罰弟弟,還給了他不俗的封賞。舜帝也因此獲得了孝悌的美名。即便以舜這樣的圣人,最終也沒有將弟弟感化,可見世間還真有頑固不化的人。王旦的故事,即便結(jié)尾沒有其弟向善的反轉(zhuǎn),也足以凸顯他的好性格、好人品以及好度量。一個人身居高位,能夠在家中如此忍辱,的確非比尋常,僅此一點,就足夠讓人嘆服。最后弟弟的突然覺悟,雖然顯得突兀,但也令人信服,所謂身教重于言教,兄長最后是以自己的行動,讓弟弟走出了迷障,演成了一段人間佳話。《論語》中記錄了這樣一段話:“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的確,有些時候,無言比有言更有力量,王旦對其弟的教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