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之南方絲綢之路
【3377】“一帶一路”之南方絲綢之路
(陳昕、胡慶忠主編,云南人民出版社,41萬字,2017年4月第1版,86元)
△2016年12月“首屆南方絲綢之路發展論壇”文稿集。
〇2200多年前,歷史給予了西南夷一個發展先機,將云南推上了我國與東南亞、南亞乃至中東地區經貿往來的“高地”。史載:秦開“五尺道”,治蜀通滇,溝通了內地和西南夷聯系;張騫出使大夏(今阿富汗北部),見到蜀布,邛竹杖等物,得知“蜀身毒道”,引出漢武帝遣使經昆明“指求身毒道”的史實。
〇進入近現代,云南先是修建了滇越鐵路,開啟利用現代化科技擴大對外聯系的先河。抗戰時期,云南人民用10個月修筑3千里滇緬公路和爾后的史迪威公路,為抗戰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為南方絲綢之路譜寫了新的篇章。
〇南方絲綢之路是我國古代西南地區一條縱貫川滇兩省,連接緬、印,通往東南亞、南亞、西亞以及歐洲各國家的古老國際通道。它的國外段有西路、中路和東路三條。西路即“蜀身毒道”,后又稱“川滇緬印道”,從四川出云南經緬甸八莫或密支那至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以至中亞、西亞。中路是水陸相間的交通線,云南步頭(個舊)為起點,先由陸路從蜀、滇之間的五尺道于昆明、晉寧、通海,從紅河下航越南。東路,出昆明經彌明、渡南盤江,經文山出云南東南、入越南河江、宣光,達河內。涉及18個國家。
〇南方絲綢之路所經之地還是中國古代民族遷徙與融合的“藏彝走廊”,有利于推動境內藏、彝、羌、傈僳、納西等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〇茶馬古道,滇、藏、川之間的通道。兩條:一條是從云南普洱茶產地出發,經大理、麗江、迪慶、德欽到西藏的芒康、昌都、波密、拉薩,然后再輻射至藏南的澤當,后藏的江孜、亞東,出境至緬甸、印度;別一條則由四川的打箭爐(雅安)出發,經瀘定、康定、馬塘、昌都至拉薩,再至后藏日喀則,出境到尼泊爾、印度。
〇1877年,費迪南·馮·李希霍芬出版《中國》一書,在書中把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中國與中亞、印度之間絲綢貿易的通道稱為“絲綢之路”。
〇全世界發現茶屬植物40種,云南就有33種,占82.5%。世居在云南瀾滄江流域最古老的土著民族先民“濮人”,史書稱“撲子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茶農”,今云南有悠久種茶歷史的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便是濮人后裔。
〇“胡煥庸線該不該打破?能否打破?如何打破?”
〇當時永昌郡(保山)人口189萬,在全國105個郡中居第二位。
(2018年1月14日下午閱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