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派詩歌作品分析
20世紀50年代在歐洲、拉丁美洲誕生的一個現代主義詩歌流派。
具體詩也稱作實體詩、繪畫詩、美術詩等,是一種詩形仿實物的詩體。其產生是很早的,象中國古代的寶塔詩、環形回文詩等,皆可謂是具體詩中的一種。而做為流派,卻是進入20世紀的事情。法國詩人馬拉梅、阿波利奈爾,墨西哥詩人胡安·塔烏拉達,智利詩人比森特·烏伊多布羅,美國詩人肯明斯等人進行詩作書寫形式的探索,寫了許多具體詩作,對具體派詩人有較大影響。其中烏伊多布羅、胡安·塔烏拉達的詩作尤引注意。進入50年代,巴西的詩界努力探求詩歌新的表現形式,工商業商標業與詩歌結合,建筑裝飾與詩歌的結合等,使具體詩發展十分迅速,成為50年代具體詩最活躍的地方,促成巴西具體詩派的誕生。代表人物主要有:費雷拉·古利亞爾、德西奧·格納塔里。哈羅多、奧古斯多·德坎帕斯等。墨西哥的奧克塔維奧·帕斯也是拉丁美洲重要的具體詩人。而歐洲,很多詩人也一直在探索、倡導這種新詩,并形成流派,著名的人物有:瑞士的德語詩人艾屋根·戈姆因格爾、弗里德里希·阿赫萊特納,西德的馬克斯·奔瑟、弗朗茨·莫恩、赫爾姆特·海森比特爾,英國的斯蒂芬·本,奧地利的恩斯特·詹德爾等。1955年,具體詩派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至歐洲講授工業造型藝術的巴西具體派著名詩人皮格納塔里在瑞士會見了瑞士具體詩派頭面人物戈姆因格爾,二人相互溝通思想、交流成果,并將此種詩共同命名為具體詩。于是歐美具體詩派聯為一體,且其中心逐漸移至歐洲于60年代在西德極為流行。進入70年代,中心移到了美國,涌現出一大批具體詩人,如瑪麗·艾倫·索爾特、埃米特·威廉斯、喬納森·威廉斯、維托·漢尼巴爾·阿康西、阿拉姆·薩羅揚、理查德·科斯蒂蘭內茨、羅伯特·拉克斯、迪克·希金斯、羅納德·約翰遜等。
具體派在理論上最突出之處是認為,“詩歌不應該是感情和思想的閥門”(戈姆因格爾語),其內容沒有任何意義,亦無須解釋,它與社會政治、人生哲理、處世態度等毫無干系。它注重的是形式,從某一角度而言,它似乎純粹是僅有語言工具意義的詞匯,甚至音節、字母的組合或排列,只有圖形或音響,即是一種觀感的或音響的詩歌。因此,詩人就是要“集中注意力于用以造成詩和內容的物質材料。”(瑪麗·艾倫·索爾特語)。換句話說,就是追求形式上的排列變化。
創作上,具體派詩人精巧地制造,使他們的作品似圖案,十分精美,情趣橫溢。胡安·塔烏拉達使用繪畫形式,《匕首》詩象是一把鋒利的匕首,《紅鞋跟》寫得象只小巧的高跟鞋,《哈瓦那印象》的詩句被組合成椰子樹、燈塔、海水波浪等優雅的形狀。戈姆因格爾運用重復,他的《沉默》重復14遍“沉默”二字,唯把中間留一個空白;阿赫萊特納的《安靜》反反復復地重復著“安靜”二字。奧克塔維奧。帕斯利用單詞的內在含義,如《數字》用8個西班牙文單詞的詞義巧妙排列成類似八卦圖般的形狀。斯蒂凡·本是把單詞拆開,《羊毛》詩通過單詞的拆解,整體圖案就象是一塊羊羔皮一般。還有的更為出奇,剪出數十種的顏色、大小各異的字母,拋于紙上組合成詩。還有人把詩中元音字母去掉,僅留輔音,把這些聲音錄在磁帶中,僅是些各種各樣的雜音來象征所描寫的對象。還有人利用最新的建筑材料和技術,制成“立體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