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作家與戲劇
【4212】劇作家與戲劇
(〔美〕哈羅德·布魯姆著,劉志剛譯,譯林出版社,14.625印張,2016年11月第1版,65元)
這本書涵蓋了古希臘戲劇,以及文藝復興之后西方世界所有足以列入正典的不朽劇作,并用三分之一的篇幅,無一遺漏地鑒賞了莎士比亞最重要的21部作品。
布魯姆認為,相較于保守的小說,戲劇具有內在的革命性與復調性,它拆解了文學本身,并引導人們去尋找隱身于角色背后的劇作家的聲音,正是這些特點使得戲劇界始終能大師輩出,佳作不斷。
自有了人,就有了文學。自有了文學,就有了關于文學的言說。自有這些言說,人類文明的家園便多了一扇窗戶。透過它,可瞥見大千世界。
埃斯庫羅斯(約公元前525—前455),《俄瑞斯忒亞》三部曲;歐里庇得斯(約公元前484—前406);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50—前388);克里斯托弗·馬洛(約1564—1593);莫里哀(1622—1673):《唐璜》;易卜生《1828—1906):《布朗德》;奧斯卡·王爾德(1854—1900):《不可兒戲》;喬治·蕭伯納(1856—1950):《人與超人》、《巴巴拉少校》、《圣女貞德》;安東·契訶夫(1860—1904):《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姐妹》;阿瑟·米勒(1915—2005):《推銷員之死》;等等。
莎士比亞的四大喜劇:《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其成就之高完全可媲美于他的四大悲?。骸豆啡R特》《奧瑟羅》《李爾王》《麥克白》。
蒙田《論閱歷》:即使坐在世界最高的寶座上,我們還是坐在自己的屁股上。
麥克白:想象中的恐怖遠過于實際上的恐怖。
莎士比亞以降,能在歐洲戲劇界執牛耳的,除了易卜生,大概就得數莫里哀了。
王爾德:“人類不會懷念痛苦的。因為人追求的既非痛苦亦非快樂,而只是生活?!薄吧俏ㄒ坏呢敻弧?,包含了所有愛、歡樂與行動的力量。一個國家若能孕育最多高尚、快樂的人,那它就是最富足的”。
蕭伯納一向口不擇言,什么都敢說,什么都敢寫。他的思想主要來源于叔本華、尼采、易卜生、瓦格納、羅斯金、塞繆爾、巴特勒、雪萊、卡萊爾、馬克思、威廉·莫里斯、拉馬克、柏格森等人。
布魯姆,1930年出生于紐約。代表作《西方正典》、《如何讀,為什么讀》、《影響的剖析》。被譽為“西方傳統中最有天賦、最具原創性和最富煽動性的一位文學批評家”。